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会计则与会计制度

会计则与会计制度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4 22:51:32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会计则与会计制度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7039
目录
内容摘要2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内容3
(一)、会计准则3
1、法定主义和民间团体制3
2、新会计准则体系4
3、会计准则的基本性质5
(1)、规范性。5
(2)、权威性。6
(3)、发展性。6
(4)、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性。6
(二)、会计制度6
1、会计制度的规定6
2、会计制度的分类7
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7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7
(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8
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的必要9
(一)、会计准则是基础和前提9
(二)、会计准则是会计制度的保障9
(三)、会计制度对会计准则的作用9
(四)、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9
四、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在现在社会的发展10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现状10
(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10
五、总结............................................................11

内 容 摘 要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随着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实施,使得会计准则已成为市场经济制度下会计规范的象征,它作为规范会计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引入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使得会计制度的地位大大降低。现如今这两者是如何发展的呢?是并存还是已经被被取代了?这两者的关系将会对会计理论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关系到会计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本文简单的分析了两者的本质和关系,透过两者的关系分析未来两者对于会计行业的意义。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合作竞争,发展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出台,使得两者在会计领域的地位与作用备受讨论与关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于这两者的论述作品也有很多,于是引起我对于这两者的关注与思考,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我认为两者的关系不是分离的,而是并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觉得两者最终会统一,在会计领域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内容
(一) 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是财政部颁发的一系列有关会计的法律文案,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1.法定主义和民间团体制
会计准则的制订主体有两类:在奉行大陆法系的国家,会计规范一般采用法定主义。即会计事务的处理规则从属于税法,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具体的会计法规、甚至包括统一的会计科目表,如法国、德国。在奉行普通法的国家,会计准则由民间专业团体制订、并在实践上被税法、证券法所承认,如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国际会计准则》(唐国平:《会计学原理》)。
 法定主义:可以理解为奉行国家税法、会计法,以国家制定的法律为会计标准和从事会计工作的要求,及所有的财政行为都必须满足合法性要件。就目前的中国会计行业来说,基本上是按照法定主义实施的,甚至一些专业财务公司完全按照国家会计准则办事,没有属于自己的相关的会计具体准则。
 民间团体制:顾名思义,这种制度是在法定主义的层面有了属于自己的会计制度,但一切制度是不能违背会计准则的,且必须有专业、系统的会计制度。这种模式对于法律比较自由的国家和规模比较大的公司比较可行。(薛云奎关于会计准则制定的方法论研讨)
2.新会计准则体系
 基本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的修订征求意见稿是以1992年版本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基础,以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为依据,借鉴IFRS《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修订而成的。它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到统驭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准则的准则”,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当出现新的业务,具体会计准则暂未涵盖时,应当按照基本准则所确立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唐国平《会计学原理》)。
基本准则规定了整个准则体系的目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基本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的总体要求等内容。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有关部门和管理测光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是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共同的基本标准。(企业会计准则)总则部分同时也明确了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持续经营、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其中对会计分期问题,由于《会计法》的限制,仍然规定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
会计基本原则,其中包括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刘玉廷认为:目前信息披露的明晰性和重要性原则贯彻不够,造成了大量“垃圾”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刘玉廷指出)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并入会计分期基本假设,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改变了原有的会计准则信息,形成了新的原则,但是所有改变的信息都还是按照了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加上了现实社会会计的变动。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的会计要素仍保留原先的六要素分类,规定的主要内容为定义和相关的定性规定。各会计要素的定义表述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类似,但在内涵上借鉴了IFRS《框架》,有所扩大。
会计要素的计量单列一章。计量是本次准则修改中重点把握的问题。美国会计准则和IFRS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此财政部多次与IASB讨论相关问题,例如生物资产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等。公允价值反映现时价值,与决策确实比较相关,但如何取得并确保其可靠性?而且公允价值增值的收益并无相应的现金流。目前基本会计准则明确以历史成本为各会计要素的计量基础,但如果能取得公允价值并且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赵海军《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探讨》)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本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财政部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可视同投资,且各大城市均有房地产交易市场,该市场的交易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中,可以认为有活跃的市场。但是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另一方面,IFRS也并未完全否定历史成本计价,因此公允价值运用程度上的差异不构成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于IFRS之间的重大差异(《框架》)。
 这是新会计准则的主要一些变化,具体改变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存货准则、投资准则、资产减值准则等。把以前的准则更细致化、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简洁化,内容上与会计制度有所区别,但是实际的会计效力和其法制性并未改变,同时也顺应了当前的社会发展。
3.会计准则的基本性质
把握会计准则,还应当注意会计准则具有“四性”。
(1)规范性。每个企业有着变化多端的经济业务,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而有了会计准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可在同一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会计行为达到规范化,使得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广泛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权威性。会计准则的制定、发布和实施要通过一定的权威机构,这些权威机构可以是国家的立法或行政部门,也可以是由其授权的会计职业团体。会计准则之所以能够作为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处理会计业务的准绳。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它的权威性。
(3)发展性。会计准则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会计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会计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准则也要随之变化,进行相应的修改、充实和淘汰。
(4)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性。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依据,同时会计准则又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会计准则的内容,有的来自于理论演绎,有的来自于实践归纳,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国家有关会计工作的方针政策,但这些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没有会计理论的指导,准则就没有科学性;没有实践的检验,准则就没有针对性。
(二)会计制度
 1.会计制度的规定
会计制度是对商业交易和财务往来在账簿中进行分类、登录、归总,并进行分析、核实和上报结果的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程序的总称。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财经法规》关于会计制度的描述)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所属财政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在与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制度或者补充规定。(《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的内容应包括:会计凭证的种类和格式以及编制、传递、审核、整理、汇总的方法和程序;会计科目的编号、名称及其核算内容;账簿的组织和记账方法;记账程序和记账规则;成本计算方法;财产清查办法;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报送程序;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会计检查的程序和方法;电子计算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办法;会计机构的组织;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等。
财政部从1992年起陆续颁发的分行业会计制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总说明;会计科目,包括会计科目表、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会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会计报表编制说明;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会计制度属上层建筑,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规章。随着经济体制,财政、财务、税收制度的改革,会计制度也会作相应的改变。
2.会计制度的分类
 会计制度可以分为了3个大类: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其中又分为很多小类,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性会计制度等,但多数的会计制度已经失效了,现在遵行的一般是企业会计制度,因为它比较详细的概括了会计所强调的目的性、合法性、系统性、实践性、强制性等几个特点。
二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我国财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而且两者都称为会计制度;它们的作用都是用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确保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提供真实和完整的会计信息;两者都是会计的标准,是所有会计工作实施的前提。所以就两者的作用和目的来说,性质都一样的,也是因为两者的目的从而产生了这两个文献,所以其产生的方式也大致相同,但为什么会产生两个性质如此相似的文献,就要好好分析了。
(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就准则和制度的内容来看,似乎没有实质上的差别,但是在制定制度的理念上有很原则的差别,会计准则属于原则导向,而制度属于规则导向,也就是说两者的目标不同,会计准则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而会计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进行直接规范,规范会计的行为和结果。我通俗的理解为会计准则主导是会计者对于一个企业需要使用哪些会计语言,而制度是用哪些会计名称去具体化那些会计语言。
 在内容和具体环节上不同;由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目标不同,因此决定了各自规范的具体内容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范,即准则是对某一类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加以规定;就具体环节来说,准则是对会计计量、确认和报告进行规范,则重于计量单位和计量范围,而制度是对会计记录进行规范,则重于计量属性。
两者的属性不同;准则是一种社会性规范,其规范会计政策,而政策的规定将直接影响经济利益有关合作方,即政府、投资者等的分配;会计制度性规范是一种技术性规范,具体指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灵活度不同;会计制度是一统到底的会计规范方式,要求在一个部门、行业或地区按照统一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的规范,一般只作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不作太具体的规定,这样保持了企业各自制作会计制度的灵活性。
 会计之间的稳定性不同,会计准则是一种社会性规范,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而整个市场经济变化无常,新的经济现象层出不尽,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此起彼伏,就需要相应的政策加以规范,所以会计准则呈现活跃多变的态势;会计制度是一种技术性规范,很少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比会计准则更加稳定。
会计规范详略程度不同,会计准则只对确认、计量的原则进行规范,因此比较简略,会计制度在进行会计记录时,因为要指明会计科目的分类、编号和名称、还需要对二级或明细科目做出统一规定,因此非常详细。在对报告规范时会计准则只需要列出必须揭示和鼓励揭示的内容,而会计制度还要列出具体格式。(蒋颖谈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的必要
(一)会计准则是基础和前提
每个企业的会计业务都不同,如果各个企业都制定自己的一套会计制度,那么,整个会计信息将不利于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使用,并且会是整个经济市场混乱,从而无法正常交易。因此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基本规范,使各种信息真实可靠,那这个基本规范就是企业会计准则,它首先从思想上统一了会计的使用,进而在实际操作中使会计者明白如何实践。
(二)会计准则是会计制度的保障
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最基本的遵行标准,会计制度也包括了这些最基础的标准,从而使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更具有统一性。
(三)会计制度对会计准则的作用
会计制度可以保证会计准则的科学性、和目标性,会计制度在实践执行中,对会计实务带来的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的总结,并将其体现在会计准则中,反应会计活动的规律性,所以会计制度是会计准则的具体运用,为补充会计准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
我国的会计准则比较概括、精简,不能将不同行业的所有情况都进行归纳,又加上会计人员的素质各不相同,如果国家只有一个会计准则,由企业各自发展,那么会计行业势必会出现差错,所以会计制度很好的补充了这点,同时又跟国际上的会计法不脱轨。(胡霞<我国的会计现状>)
四、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在现在社会的发展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现状
现在的会计制度,打破了之前行业之间的划分,现在不再分行业,主要由会计核算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及运用、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组成,体现行业特点的具体核算方法。 
现在的会计准则,也向国际会计靠拢,但还有一定差距,进行粗略估计,涉及的会计准则大体包括:坏账准备、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摊销等。其他差异中是由于持有的一些制度造成的,如计提职工福利等,有的也不排除由于会计人员素质或者职业道德因素造成的差异,这是中国面对的最实际的会计差异。
(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会计国际化在我国倍受关注,会计作为企业间贸易交往的媒介-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自然也要尽快地与国际惯例接轨。经过几十年的引进和吸收,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已取得积极进展,但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特征,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化准则的协调过程还是很漫长。
目前会计制度体系出现准则与制度双轨制局面,不同行业之间、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或者同一企业不同时期,都执行着不同的制度标准,会计信息失去了一定的可比性和有效性,这也是会计制度在现代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既要把控好整个会计行业甚至经济发展方向,又要给予一定的空间自由,这将是一个求稳定和发展的漫长变革时期。
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化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蒋颖谈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且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也应采取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就奥运金牌来说,我国只有和国际保持一致的核算方式、对金牌价值的把控和了解商品时间价值的变化,才能在有利各国和谐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具有代表性的奥运金牌。因为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又是中国会计的标志,所以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并存地位永远不会动摇,并会源远流长。
五、总结
中国是个法制国家,讲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会计这个行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就是这个行业标杆,规范了会计人员的行为和法制观念,它俩在这个国家并存又相互“竞争”;作为一个地方出土的文案,它俩具有共同的法制效力,可是作为两部不同的制度,在内容、稳定性、属性和详略程度上又大不相同,两者相互补充互相展示自己的特色;对于中国这个大家庭来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会计问题,这两者利用自身的不同与特色能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可是在五花八门的企业小问题上也变得不尽人意,这也是这两者的挑战;放远长期来看,两者的互补关系可能会更进一步发展,形成统一;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让我知道了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区别,更正了自己对于这两者是一个制度的错误观点,可是由于在会计行业没有深入的了解与实践和对这块知识深入的理解,在写论文时,没能细致的论述出两者的关系与发展,这也会成为我对这个问题更加关注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财经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
唐国平,《会计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赵海军,《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探讨》,天津经济,2011
薛云奎,《会计准则制定的方法论研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蒋颖,《谈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辽宁经济,2003
IFRS,《框架》,美国经济,2014
胡霞,《我国的会计现状》,2015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增值税有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加入WTO对中国会计行业的影响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