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三、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内容摘要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一基本素质将伴随会计人员度过其一生的职业活动。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会计职业道德都是被作为考察会计人员的首选考察项目,本文通过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现状进行概括分析,结合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 职业道德 现状 政策建议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特定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1]。纵观当前国内研究,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会计法》规定: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可以看出,会计职业道德能够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2]。
(二)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正由于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
(三)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会计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会计因其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因此,会计职业道德必将受到社会关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法》的颁布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的问题,但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财政部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会计人员结构不合理,中高级职称人员占得比例很少,初级职称占比例较大,这就造成了层次不合理。大部分会计工作人员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学历水平都偏低[3]。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广泛存在业务知识不到位和知识水平滞留不前的问题,对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够熟知,不能及时了解,会计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较差,职业能力不高,有些会计人员很少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会计相关知识的提高,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操作上都较欠缺。
2、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会计人员不注重自身素质提高,忽视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按照法规制度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坚持自身原则,致使违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行为出现。一些会计人员不能经受物质利益诱惑,贪图享乐,为满足自身的物质要求,不顾道德法规法律的约束, 利用职务之便以身试法,做出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我国的会计法制建设没有跟上会计行业发展的步伐,一是现有的会计法律法规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会计领域,显得陈旧,不规范不科学;二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内部不相协调,法律法规之间不配套,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也是造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尤为突出。管理体制的漏洞也使得会计人员经常受到行政方面的干预,导致会计监督职能不能行之有效,阻碍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脚步。
三、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1、物质利益的驱动。随着经济体制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都发生着较大的变化,面临着经济发展同道德进步之间的矛盾,而物质利益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也发生着转变,出现了会计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做假账的现象,反映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滑坡。
2、会计职业道德的体系不完善。缺少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规范,对于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不够,致使会计职业道德的低下。随着《新会计法》的颁布与实施,这种现象有所改善,然而仍缺少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对于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惩治不力,而在道德优劣方面的奖惩不明,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缺少自律组织,也体现了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不完善[4]。
3、部门负责人的不良影响。根据相关的调查,很多会计人员在做假账时,都是由于负责人对其进行指使和授意,进行被迫的操作。这种现象,不仅体现着会计人员道德的缺乏,更体现了部门负责人的不良道德水平和企业的文化素质。
4.会计人员道德素质较低。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和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又是主动而为,反映了会计人员自身道德水平的低下,这种现象和会计人员所受的教育不够有极大的关系。很多会计人员在工作和学习中,很少受到道德教育的影响,导致了会计人员道德素质较低。
由此看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新世纪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宣传教育
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系统地传播、阐释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最大限度地给从业人员及社会各界以职业道德观念与行为的影响,使其逐步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从而净化其内心世界,改善认知标准,确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环境支持
即通过创造和利用社会物质、精神生活条件以及社会一切有利资源来推进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5]。财会人员德治理念的形成与巩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环境,而致力于创造和利用优良的社会环境,就能使财会人员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养的内化。
(三)榜样示范
即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来影响财会领域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应在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会计岗位中选择同龄人中的先进典型进行立体示范,同时应尽可能组织先进典型现身说法,也可以有目的地利用一些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和揭露,以帮助广大财会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四)“法、范”结合
即通过法制建设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来约束、制约和激励财会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既要运用《会计法》等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又要运用职业道德规范对从业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启迪,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
(五)遵循准则
遵循准则即执行准则。准则是会计人员开展工作的外在标准和参照物。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业务也在发展变化,会计业务日趋复杂,因而准则规范的内容也会不断变化和完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经常学习、掌握准则的最新变化,了解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准则,还要在面对实际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准则未涉及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时,通过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做出客观的职业判断,予以妥善地处理[7]。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到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会计人员应认真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发生道德冲突时,应坚持准则,对法律负责,对国家和社会公众负责,以树立良好的道德职业观念,成为会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以赢得社会对会计职业的信赖和崇敬[8]。
参考文献
[1]李萍.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和建设分析[J].大众科学,2007,(22).
[2]轩涛.论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及建设途径[J].财经界,2013(8):185-185.
[3]朱丹.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分析[J].北方经贸,2013(3):88-88.
[4]赵春磊.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1:135.
[5]曲炜.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7):234-235.
[6]吕函阳,吕光.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11):50-52.
[7]孙悦.浅析会计职业道德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3,17:193.
[8]王颖驰,王玥.现行准则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 (9): 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