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二、导致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风险
三、针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现在的几点思考
内 容 摘 要
对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所面临问题,提出促进中小企业改善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措施。 中小型企业存在规模偏小,一人多岗,财务系统不完善,管理人员对电算化缺少了解,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各类风险。都直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实施,针对此类问题提出改善措施以提高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进程。
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原因及对策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运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会计管理和辅助决策的过程。基于会计电算化本身的特点,其与原始的运用账本记账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空间小、存储容量大、检索查询速度快、编制报表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优点。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基本普及,它不仅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会计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速度和准确度,还提高了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使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但是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一些小企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造成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往往局限于替代手工会计核算,阻碍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导致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资金不足、人才缺少、管理水平落后等原因,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水平还远远落后于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我国电算化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中小企业领导和员工不是太重视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没有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未能从根本上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导致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从而使会计信息在企业决策和管理服务中的作用性大打折扣。
2. 账务处理程序不够规范。由于财务软件本身对会计数据的来源提供了一系列规范化要求,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会计人员在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制订方面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目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小企业虽然也会根据企业实际管理需要及会计软件规范化要求对原有账务处理流程进行改造,但由于受观念、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现有工作流程大都仍在旧的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因而出现了工作流程与实际业务需要相冲突的矛盾,使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行为,破坏了企业账务处理的一致性,导致了账户的发生额失真或失去意义等问题。
3.会计电算化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小企业的电算化操作人员大都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对软件的认识存有局限性,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所提供的各项功能。大部分会计人员的财务知识不够系统深厚、更新慢,因此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则无能为力,没能充分发挥出管理软件在管理方面的功能。
4.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财务数据往往是企业的机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病毒和黑客的侵入。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风险
1.系统故障风险。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由于机械故障、突然断电、操作人员失误等原因有可能导致硬件系统失灵,由于非法调用和修改,软件系统因此受到破坏。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虚拟性导致系统的可控性降低,一旦遭遇系统阻塞、病毒侵入或黑客袭击,将导致系统的混乱甚至瘫痪。
2 .内部控制的风险。会计电算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的责任,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加上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3.人员职责集中带来的风险。手工会计系统强调组织内部人员职责分明,相互牵制,每一步作业步骤都留有原始记录。在会计电算化操作中,由于管理员和操作员常常被赋予一定的访问权限,在相对开放的网络环境里,有可能掌握重要的财务信息,窃取企业商业机密,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 数据输入输出错误风险。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数据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一旦输入错误的数据,计算机接受这部分数据并进行自动化处理,将引发错误的连续性和重复性,造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信息输出错误,给投资人、债权人及其关联单位等信息的使用者带来重大损失,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5. 信息存储无纸化风险。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大致分为输入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三个基本环节,虽然信息传递仍可以通过纸面文件的形式来完成,但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可能导致可视性审计线索逐渐消失,除了部分原始凭证和打印输出的报表外,大多数会计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储在各种磁介质中,这种数据存储方式有可能给系统带来许多风险,由此产生的大量会计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网络数据的共享性使得电子数据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安全威胁。
三、针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现在的几点思考
1. 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工作体系。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将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原有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企业必需要调整原有的工作体系。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调整原已习惯的传统的核算方法,规范账务处理流程,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2. 培养专业队伍。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企业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企业要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企业应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
3.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是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度,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只有制定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企业应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管理需要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逐步完善。电算化内部制度建立后,抓落实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应定期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有相应奖惩措施,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张长海.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集体经济财务管理).2008.09
[2]谢江海.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研究.(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05
[3]刘振威.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商).2012.04
[4]李恩柱.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02.
[5]张新华,王桂媛.主编会计电算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