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前言:概述一、农业科研单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对会计电算化理解上存在误区 (二)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四)会计电算化安全性弱 二、农业科研单位会计电算化问题之对策 (一)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管理, 提高会计 人员素质 (二)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三)利用会计电算化的财务管理功能, 发挥软 件的管理优势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安全保护
内 容 摘 要
传统的会计记账、核算等手工记账模式已经被现当代会计电算化逐步取代之势,手工的模式费体力和脑力,同时缺乏财务分析与管理功能。会计电算化的到来给农业科研单位的会计管理和制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也带来了挑战,在网络化的今天,会计的管理功能日益成为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能。
我国农业科研单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会计记账工作通过非纸质的电子媒介记载,即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 算帐、 报帐的同时,开展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工程。农业科研单位也逐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计算机技术的高速、 快捷、 方便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决算、 会计报表、 数据查询与统计的效率与精确度。农业科研单位会计电算化进行较晚,但进步非常快。同时,也暴露了农业科研单位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上不统一,内部制度完善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尝试对农业科研单位会计电算化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业科研单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会计电算化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技术,至今仍尚有些单位的领导和财会人员对会计电算化持有一些不全面的认识:一是一部分人简单地把会计电算化视为会计部门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 算帐和报帐,仅仅是减轻了财务人员手工记账、统计和核算的繁琐,也提高了准确率,再无更多的好用处。二是一部分人认为会计电算化的成本过高,需要计算机在从软、 硬件的配置以及日常核算需要的专用凭证、 资源消耗大成本高;三是还有人认为实行电算化后,因为计算机毕竟是高端信息技术,可能被其他链接系统攻击或者黑客攻击,作为单位机密的会计数据可能因为受到攻击与复制,而导致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得不到有效保障。特别是目前的一些储存数据的介质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安全屏蔽系统不健全,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将给本单位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损失。
(二)农业科研单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嫁接到会计知识、 财务管理知识上去,作为工具帮助会计记账和核算等借助电子技术、 网络技术,难度大、要求财务人员知识面广,既要懂得财务知识又要熟练掌握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偏向工科方面的知识,知识要求面广、容量大。同时要求会计财务人员在这些基本技能外还有懂得国家对于财务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规章,既要懂得财务方面的“硬技术”也要掌握制度管理方面的“软技术”。在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往往属于事业单位或者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大部分人员属于农业技术专长上的人才,难有会计专项方面的人才,财务会计人员往往是半路出家,知识欠缺系统性、全面性,将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和财务管理法律、法规方面知识紧密结合的人员是少之又少。计算机操作或者数据处理上稍微有些欠缺就不能胜任此项工作,计算机系统出现一点点毛病就可能束手无策,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与解决。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在制度管理上仍不完善
虽然农业科研单位已逐步进入了会计电算化的初步阶段,人工与计算机平行记账处于平行记账帐或者已经根本不用手工记账,已甩手工帐完全使用会计电算化,但是完全甩帐后,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尚无相应的配套政策已经紧跟。部分单位为为达到甩账目的目的,基于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而制定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也难以起到好的效果,甚至这些内部制度也根本不予重视和受制约。这些单位从骨子里面仍然热衷于手工账目的记载,简单承继手工记账情况下的制度,不能真正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往往会出现很多违法违纪,数据失真的现象,加大了腐败发生的概率,会给科研单位财务资产管理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四)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作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对于现代会计制度的进步意义在于其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使财会人员将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目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大部分却仅仅将会计电算化作为利用计算机来代替以往手工记账的工具,用电子媒体代替纸质媒体记账的形式而已,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功能上,而忽视对记账、核算和报账的管理功能的现象。更不可能对计算机财务软件中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资金收支预测等方面开发利用功能和价值利用几乎没有,数据分析,财务状况分析等会计电算化本具有的重要功能在此失去其积极意义。
(五)会计电算化的安全保障性能较弱
目前,不仅仅是农业科研单位,几乎所有单位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软件的数据安全保障性上其保密性能都比较弱,这似乎是会计电算化的通病。首先,是难以或者没有建立安全有效的防火墙体系,不能有效的防范阻止电脑病毒的侵入和恶意者闯入;其次,由于没有系统规范的电算化操作程序,操作人员由于程序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导致会计资料和数据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三是财务人员大多数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对于电脑电算化数据的安全保障意识一点不强或者不甚了解,个人对于主动防范电脑病毒的入侵知之甚少,更不能在受到病毒攻击后能够有效地采取补救措施;四是由于现有的一些储存数据的介质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 财务人员又缺少电子数据应该双备份, 存放在防磁防潮的地方并定期检查重新存贮的概念,致使电算化会计档案在存贮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
农业科研单位会计电算化实行的现状及存在上述种种原因,对于该领域会计电算化原因分析基础上,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或者因应对策,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传统的会计工作就是记帐、 算帐、 报帐,,会计工作局限在一般的会计核算中,思想受到束缚,也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会计信息分析等[ 2]。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一方面将广大的财会人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 结账脑力和体力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让会计人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 精力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决策,促进和加强财务管理,参与经营管理,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实施电算化,首先要提高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生产力,始终把会计人员放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核心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发挥财会人员在财务管理上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
(二)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管理,提高会计电算化技能
基于农业科研本单位现有会计人员的分布,定期不定期地对不同层级的会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按照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今后电算化发展的方向,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应是全方位的,不仅应包括财务软件系统的操作培训, 还应包括电算化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新的帐证流转程序、 电算化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作为会计人员,要正确认识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自身作用和地位的变化,善于从实践中学习,不断丰富工作经验,提高操作技巧,充分挖掘自身工作潜力,提高职业判断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单位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设性意见。
(三)规范科研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使之系统化
系统有效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实现农业科研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前提。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 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以及电算化安全管理制度[ 3]。同时应遵循会计基本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本科研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具体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对会计人员、 财务管理人员的权限以及会计工作程序和会计档案、 资料保管等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比传统会计工作更加严格,标准更高,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深入推进会计电算化工作。
(四)有效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与管理功能
会计电算化基本功能是促使会计工作由记账、核算向财务管理型功能上的转变,重心侧重后移。但基于科技发展现状,现行开发的会计软件中财务管理内容相对简单,还不能真正完全满足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功能上的需要。农业科研单位应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功能,多增设管理性功能的软件模块内容开发,如财务比较分析、图表分析等财务分析模块,资金需求、紧缺、 供给、 预测模块等等。充分利用计算机运行速度快、 存储量大、 对数据处理及时迅速的优势, 通过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 整理、 分析、 预测和决策,将事前预测、 事中控制、 事后分析三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五)坚定推进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发展方向
网络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通过能够充分放大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利用效率。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采用单机批处理方式运行,多数用户只是把会计软件仅仅停留在作为核算工具功能上,很少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与综合利用。会计信息的反映主要靠会计报表和年终的财务决算,时效性较差,而其他会计信息的取得则更为不易,因而难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在实行电算化后,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对本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制定一个总体规划,投入一定的资金, 逐步建立会计信息网, 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会计信息网的建设,能够及时收集、 处理和反映系统内部各单位的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实现系统内的数据查询、 报表传送、 财务评估和财务分析, 既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又减少错误的发生和信息的失真,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管理层也可以直接从网上查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六)加强会计电算化安全防护建设,保证会计信息安全
实现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必须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 高度依赖电脑,且易受电脑病毒入侵、人为操作失误、 机器故障、 非法毁损等因素影响, 数据很容易被破坏, 因此, 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安全管理。一是要制定电算化安全管理制度,对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防护、 软件防护、 人员职责、 操作流程、 上机纪录、 数据备份与保管等制定严密细致的管理办法;二是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会计信息安全教育,自觉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禁止未经授权人员上机操作、 越权操作、 非法操作,禁止直接连接互连网以及与业务无关的终端; 三是建立预防病毒的安全措施,安装防火墙,经常更新杀毒软件,对硬盘进行病毒检测、 杀毒,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四是建立安全有效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对存贮在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建立双备份制,两套备份软盘应存放在不同的地点保管,备份次数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封条和包装盒内,做好防磁、 防潮、 防尘工作,并定期进行转贮。
参 考 文 献
1、刘永萍, 梁斌,谢江桦.,《农业会计》,新疆兵团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 J ], 2001年第1期
2、周先奎.,《农业会计》,谈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对传统财会工作的影响[ J], 2000年第11期
3、秋林,《农业会计》, 加速农业会计电算化迎接新世纪到来[ J ],200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