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目录………………………………………………………………………………………(1)
2、内容摘要…………………………………………………………………………………(2)
3、应收账款产生的问题与原因.........................................................................................(3)
3.1赊销……………………………………………………………………………………(3)
3.2以批次押货销售………………………………………………………………………(3)
3.3盲目信任老客户………………………………………………………………………(4)
3.4企业管理不善…………………………………………………………………………(4)
4、处理应收账款问题的方法………………………………………………………………(4)
4.1认真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制度……………………………………………………(5)
4.2加强销售(服务)合同的管理………………………………………………………(5)
4.3建立统一的审批监督制度……………………………………………………………(6)
4.3.1加强会计核算制度…………………………………………………………………(6)
4.3.2建立赊销客户档案…………………………………………………………………(6)
4.3.3实施追踪分析、账龄分析…………………………………………………………(6)
4.3.4制定考核指标………………………………………………………………………(7)
内 容 摘 要
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赊销商品、材料、提供劳务以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为了扩大销售,纷纷采用赊销产品的促销方式,使企业应收账款日益增多,甚至形成“三角债”而无法收回,不仅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还影响着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收账款的核算与管理
造成企业潜亏的因素有多方面,但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善是直接成因之一。一些企业为了提高知名度,扩大销售范围,增加市场占有份额,不惜风险,盲目扩张。恰恰是这种急于求成的经营作风,致使企业的资产大量流失。其中最主要的问题:
一、赊 销
尤其是对销售对象缺乏必要了解,特别是对那些看似经营规模庞大的企业,总认为对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就放心地赊销产品。殊不知,正是在名牌光环的作用下,供方没有任何的戒备心理,就轻易落入“陷阱”,大批的应收账款难以回笼,货款旷日持久地被拖欠,最终产生坏账。
二、以批次押货销售
供方与需方签订协议,供方第一批产品作为需方赊销使用,待下一批次产品发至需方后,结清上批次货款,以此类推,但需方的后批次需量总比前批次增加,环比增大的销售量,给供方带来有利可图的单向思路,随着销售不断的增加,赊销的金额也在不断增大。然而,需方的赊销额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就会向供方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借口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价格过高,要求再增加赊销数量或增加赊销金额等等,供方如不答应其提出的条件,就无限期拖欠货款,最终导致供需关系破裂,货款难以回收;如答应其要求,供方的大量流动资产将被占用,资金周转困难,财务费用增加,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盲目信任老客户
不了解对方现状,也不论其信用状况,放心地把产品赊销给对方,应收账款无法按期回收,也不及时采取措施,待其丧失偿还能力时,自己的资产也随之流失。
四、企业管理不善
极个别营销人员与买方相互勾结,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买方透露本企业的商业秘密,替买方出谋献策,千方百计制造假象,对应收账款百般抵赖,造成货款回收困难重重,甚至无法回收。个别企业为了迎合买方采购员的需要,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给采购员回扣,一旦被对方企业发现,将给货款回收带来困难。
要抓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科学确定应收账款的最高额度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而投资是要发生成本的。因此,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应收账款的成本,应在收账赊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这种政策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应收账款所增加盈利超过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损失成本之和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的赊销。应收账款的最高额度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力、流动资金的充裕情况和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合理确定。
认真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制度
销售业务部门在与客户的业务交往过程中,对客户的情况比较了解,要着重对客户的信誉进行调查,了解客户的既往付款记录,及与其他供货商的关系是否良好,或通过商业代理机构提供的信息资料获取客户资料,财务部门根据销售部门反馈的信息,系统分析客户付款的可能性,预测客户的未来发展及存在的偿债风险、注重企业现金流量表分析。通过上述综合分析后,确定客户信用度的高低。根据赊销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等级,结合市场竞争及企业自身承受违约风险的能力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确定赊销金额大小和期限长短,制定不同的现金折扣政策及信用期限,如对于信用良好的长期客户,可放宽信用条件增加赊销量,在调查其现实经营情况下,可规定一个期限的赊销自动增长百分比,以体现企业对长期客户的优厚待遇;对信用较好的企业,可给予适当的现金折扣政策,确定适宜的信用期间,以促使其更快还款;对新客户或其他信用较差、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必须要求提供相应的担保,如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对特定的担保物,必须要求向有关部门办理登记后,才能生效。
加强销售(服务)合同的管理
与客户商谈业务时应及时以书面的合同、协议或备忘录形式记录下来,销售合同的签订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原则,按《合同法》规定认真审查合同的签约双方是否都是有权签订销售合同的法人代表,审查合同条款,主要审查合同标的是否完整、正确,价格是否合理,违约责任是否明确,避免无效合同产生。
建立统一的审批监督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需要,制定赊销审批制度,赊销批准权要高度集中,避免经销人员有意识赊销,从中牟取私利。同时,落实责任制,各经办人员对各自经办的业务应各负其责,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要求其对自己经办的每笔业务进行事后监督,确保资金的回笼。
1、加强会计核算
财务部门要认真审核销售原始凭证手续是否完整,按赊销客户区域建立应收账款明细账,明细账要准确无误地反映客户情况,详细地记录应收账款的客户名称、摘要及金额,便于核查催收账款。要做好日常清点工作,定期审查核对明细账余额及内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2、建立赊销客户档案
财务部门必须对每一信用客户建立主要情况档案表,定期跟踪记录收款情况,随时检查每次赊销与欠账款之和是否超过本单位确定的信用额度,记录不能按时收款的次数,向业务部门提出预警报告,为今后评定客户信用等级和额度提供事实依据。 3、实施追踪分析、账龄分析
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一般而言,客户逾期拖欠账款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业必须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在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分析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把过期债权款项纳入工作重点,研究调整新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4、制定考核指标
(1)应收账款压缩额。即将本期应收账款余额与上期余额相比较,确定其减少额。该指标可考核企业某一时点某个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催收情况。(2)欠款率。反映本期供货后货款赊欠情况,其中,欠款率=本期期末应收账款账户余额/(本期期初应收账款账户余额+本期应收账款账户借方发生额)。(3)回笼率。反映企业本期供货后货款的回收程度,用以反映购货单位偿债情况。其中,回笼率=本期应收账款账户贷方发生额/(本期期初应收账款账户余额+本期应收账款账户借方发生额)。
参 考 文 献
[1]张学华,《新编财务管理》[M] ,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年7
[2]佘仲霖,《也谈应收账款管理》[J], 福建财会2002/03
[3]黄联江,《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J],福建财会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