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案例问题所在 二、根据甲公司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分析
三、完善甲公司职业道德的措施
四、总结
内 容 摘 要
近几年,会计职业道德的问题和诚信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关注点。会计工作人员弄虚作假以至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极具下滑,这是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会计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本文结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案例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案例问题所在
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后经调查发现,发现该公司在上市的问题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凭据弄虚作假。甲公司年收入只有2-3亿元(实际上真正的收入估计连一个亿元都没有达到),但近几年货币资金一直保持较高余额,甚至超过了年收入额,除了某一年货币资金3390万元外,其余基本都是银行存款,而这些银行存款都是没有受限的。实际上,甲公司的股权早就被司法冻结或质押。截至最近年报,资产总额10.97亿元,股东权益3.80亿元,资产负债表55.2%而这只是账面数,如果扣除大量的泡沫,虚假资产,甲公司早已资不抵债,在此背景下,竟然还有2个亿甚至3个亿元受限的银行存款,只能断定这些银行存款实为虚构或早已受限,由此看出,会计人员造假的事实确已存在。
利益驱动,诚信缺失。甲公司当初为了上市,不得不进行财务造假而获得上市资格及配股要求。该公司在年度报告中的实现利润5.7亿元,资本公积增加6.57亿元的内容严重失实,虚构利润5亿元,虚增资本公积6.57亿元万元的利润为了达到上市公司的要求,隐藏的是并不少见的利润大清洗的财务手段,欺骗投资者,欺骗政府以及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募集资金,最后蒙混过关。公司领导授意会计人员通过违法手段虚构利润,这也反映出甲公司会计人员道德水准不高的现状,是诚信缺失的表现。
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乏力。甲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作用。公司的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之风。
财务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据了解,甲公司中高级职称人员占10%,其余大部分都为初级职称或只取得合法的会计从业证,后经调查得知,该无证从业人员是公司某领导介绍进去的,与此领导是亲属关系。甲公司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老化或贫乏,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该公司出现了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等不规范现象。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案例分析
就当前甲公司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政治利益。仔细地分析一下会计造假的公司不难看出,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它们大多是一些在全国或地方比较有些名气的大公司。企业的领导人都是一些头面人物,有着较深的政治背景。甲公司的领导人为了利益,不惜一切代价,造假凭证,甲公司的领导人敢这么做也是因为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可以借助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来逃避经济责任,甲公司出现经营危机时,由地方政府出面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帮其想对策解决,度过难关。
2.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从而使不少人在物质中失去方向,导致一些贪污舞弊,滥用职权,行贿受贿等等行为的泛滥。会计人员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3.监督不力。众所周知,审计是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理论上讲,审计监督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活动,保证会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有着其他经济监督无可比拟的作用。税务机关和工商管理部门也有使行监督的原则,在监督检查缺乏有力的手段和措施,有的执法过程中掺杂了部门和个人的私利,没有严格执行自己的职业准则,对于甲公司的错误和故意造假行为不予指明,导致监督弱化,为甲公司会计作假提供了有利条件。
4.道德缺失。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偏低。甲公司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来看与宣传教育机制不健全具有重大关系。甲公司缺少对会计人员的必要培训教育,或者根本上就是无视道德教育的问题。部分会计人员对自己的要求不严,理论水平低,业务能力差,责任心不强,他们缺乏职业理想的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有的会计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要领,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严重扭曲。
5.法规不健全。会计制度只是个人条款涉及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法律不健全及执法不严,违法成本过低,缺乏系统全面的职业道德规范来引导和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三.完善甲公司职业道德的措施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不是自发的,必须从外面灌输,通过学校,单位,社会各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该做。会计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与修养是会计人员的重要形势。所谓的自我教育就是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解剖,自省,自律,不断的用职业道德对照检查,从而加强对自我的职业道德修养。甲公司会计领域的领导干部在会计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全体会计人员的模范。甲公司通过营造教育氛围,最大限度地给从业人员以职业道德观念与行为的影响,使其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从而净化其内心世界,树立准确的职业道德规范。
建立内部监管组织和行为记录制度。甲公司还要建立内部会计职业道德监管和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监管组织建立,能有效预防和震慑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道德方面违法行为的发生。建议结合公司实际,对会计人员职业水平和所发生的会计行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管组织通过审查,报账,记账,核算,分析等会计程序,对公司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依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正确的核算和真实反映。对提供虚假的会计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就要求甲公司监管组织要求严格执行法律有关的规定。之前甲公司会计工作中出现的秩序混乱,信息失真等问题,虽然与法律约束不够有一定关系,但执法力度不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甲公司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意义非凡的工程,任重而道远。
3.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会计行为的严肃性靠会计法规来保证。国家要根据新的经济情况及时地调整会计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以新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核心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及时调整和解决新旧法规之间的矛盾和不协调之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使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总结
甲公司的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在金钱和权利面前丧失了一个会计职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如果会计人员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的学习会计知识,做到严以律己,政府人员严格执行工作准则,依法办事,公司内部建立完善的制度,就能避免今天这个局面。
参 考 文 献
王伟,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探讨,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年8期
胡玲燕.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考试周刊, 2009
于书林,论会计人员道德观,现代会计,2012
吴敏艳,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国集体经济 2009
刘书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措施. 现代经济信息,2013(2):14-16
杨丽娜,论如何避免会计造假,会计审计,2015,(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