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原因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与财政预算的改革要求不相适应
西方国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影响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应研究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建立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中的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
建立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
国库集中收复和政府集中采购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
将资产会计要素分为基金和结余两个会计要素
内 容 摘 要
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影响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主要原因。论述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主要问题:将事业单位会计改变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中的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单独制定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增加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集中采购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规定,将现行的 净资产会计要素分为基本和介于两个会计要素等。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研究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事业单位会计法规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启动,把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中的会计分支而单独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这样预算会计改革的一个创举,它有助于适应形势发展而加强单位内部管理。
一.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原因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与财政预算的改革要求不相适应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自1998年1月1日实施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两个方面。国库集中收付购买标准特点,区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中的财政性资金的拨付程序,是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前,按照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层层转拨设计的,没有对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怎么进行会计核算作出规范;政府采购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每年要按照《政府采购目录》的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凡符合《财政采购目录》的货物、工程或服务必须实行集中采购,财政中预算会计将集中采购的财政性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事业单位只是按照采购和同验收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质量和数量。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也没有对政府采购业务怎么进行会计核算作出规范。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与财政预算的改革要求不相适应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直接原因。
(二)西方国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影响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专家学者对西方国家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推介越来越多。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以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为三大主干,2005年1月1日,我国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中实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三)事业但我会计准则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
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实施以来的情况看,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本身也存在缺陷。如事业单位会计的准则不够完善、缺少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集中采购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规定规定、会计要素的净资产应分为基金和结余两个要素等。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应研究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中的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我国假如世界贸易组织,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预算会计体系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应对其重新规划,建立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是国际上通行的称谓,其体系应分为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两大部分。政府会计是指核算,反应和监督一级政府及其构成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过程中财务收支活动的会计。政府会计的范围应包括核算、反映和监督一级政府的整体性的政府总会计和核算、反映和监督一级政府所属单位的行政单位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是核算、反应和监督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不易营利为目的组织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会计。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我国事业单位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的划分中将其划分为政府单位还是划分为非营利组织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
(二)建立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
1.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11条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是英语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事业单位借枪内部经济管理”。
2.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原则
现行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克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配比性、专款专用、实际成本、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共11条。谨慎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对尚未取得的收益,不得估计入账,对可能发生的费用、损失,应按国家规定入账。企业会计师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国有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同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尽管可以按照预算获得一些财政补助收入,但主要靠业务活动取得企业收入维持其运转,也应采用谨慎的方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折旧。
实际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合算的依据。要求企业会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会计核算,是为了防止企业为达到不正当目的而不按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找到借口。
(三)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中采购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
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和事业单位会计相关业务核算的经验。涉及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集中采购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如下:
1.增设资产分类“财政授权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限额”和“预付政府采购款”
2.会计分录举例
(1)财政直接支付的会计核算
(2)财政授权支付的会计核算
(3)自筹资金用于财政集中采购的会计核算
(四)将净资产会计要素分为基金和介于两个会计要素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对“净资产”这一要素规定有不妥之处,在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委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过程中,应将其分区分为“基金”和“结余”两个会计要素。
1.“净资产”要素的不妥之处
(1)概念不清
(2)要素名称与其涵盖的一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含义不相关。
(3)净资产要素所包含的项目将存量指标和流量指标混在一起不科学。
(4)净资产要素动静项目混合使资产负债表失去明晰性。
参 考 文 献
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M】
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课题组。修改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议【J】预算管理与会计
财政部国库司。国库集中支付基本业务释要【J】预算管理与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