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中国税负小论

中国税负小论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3 10:01:44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中国税负小论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3970

目录
一、中国税收的来源
二、中国税收的主要来源
三、看公民税负
四、论公民税负重
五、中国税负重不重怎么看
六、归纳总结
摘要:
中国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但百姓普遍感觉收入增长慢,生活负担有所增加,那么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到底高不高,已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讨论的焦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资料收集,作为财务的初学者,仅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同讨论。
中国税负小论 
中国税收来源:
税收乃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税收之于国家,犹如血液之于人体,乃是须臾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中华古国立国至今已涣涣数千年,税收的源头究竟始于何时,迄今为止在中国学术界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
中国税收的主要来源:
目前,我国共有19个税种,除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契税、烟草税、关税、车船税等等,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公民税负:
中国宏观税负约18%,可是如果加上土地出让金、社保等等预算外收费,我国的真实税负是31%-32%。而邻国的税负呢,马来西亚约为18%,印度约为14%,中国台湾约为13%。
与其他发达国家对比,美国为21.3%,德国为23.2%,日本约为17.6%,韩国约为15.7%。日本和韩国同为亚洲的两个发达国家,又与我国近邻,但都低于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
与高福利国家对比,在发达国家中,高税负大都集中在北欧,丹麦为47.8%,冰岛为39%,瑞典为37.4%,挪威为35.4%等等。众所周知,北欧堪称“福利国家”,不具有可比性,由此拉高的发达国家的平均宏观税负值也因此不具有可比性,不说也罢。
在国外,大多数国家政府收入的绝大部分或大部分来自于税收,因此,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大体上能反映政府了支配财力的水平,尽管各国等候或多或少地存在税外收费,但其在政府收入中所占比重有限,并且都纳入预算。而我国则不然,政府收入除了包括财政收入即预算内收入(人称“第一财政”),还包括预算外收入(人称“第二财政”),制度外收入(人称“第三财政”如教育部未经批准自行收费,考试费不上缴财政;司法部、国家体育总局、人事部、国土资源部等等部门或其所属单位私设“小金库”)。 去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只占税收整体的6.6%,而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的比重占税收收入的66.7%。着意味着,纳税人需要缴纳的很多税,是看不到的流转税,并没有反应在个人收入的税单 。
论公民税负重:
甲论:目前国家税收稳定,地方税收一再加税(增加税种),所以造成国家在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地方却在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乙论:税负不降,老百姓生活难提高,社会稳定有问题的,这同和谐社会建设是背道而驰,国家财政税务尽快研究对策降低税收,让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时国务院应着手研究税收的使用,大幅度降低“三公”费用,腐败、贪官都是原因之一。
丙论:中国的税负如果不降,老百姓生活将无法提高,那么社会稳定会有问题的,这同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国家财政、税务部门应该尽快研究对策,降低税收,藏富于民。与此同时国务院应着手研究税收的使用效率,降低“三公”费用,多解决民生问题,让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丁论:税外收入大,本来是国家的好事,老百姓也无可非议,最重要的是这些非税收入是利用各种权利如行业垄断来得到的,所以也是变相税收。
戊论:怎么会觉得税负重呢,其实我们交多少税没问题,最重要的收的税是否用我们身上。比如教育、医疗我们是否有享受。当你有100元上税,政府能有80元物资回报吗?所以说我们觉得税负重。
己论:2009年1月1日之前,根据财税[2009]29号文件,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如果不超原值不征税,超过原值按照4%减半征收。2009年1月1日之后,无论财税[2008]170号文件,还是财税[2009]9号文件、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第1号公告,均没有免税规定。即:2009年1月1日之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要么按照17%征税,要么按照4%减半征收。  这样的规定,我们认为不是很合理。比如,一个纯粹的地税局管辖企业,从来没有任何国税业务,销售一台旧电脑,取得收入1000元,按照税法规定要到国税局申报增值税,这无疑是增加了税务机关很多的工作量;而对于一个从未和国税局打交道的企业来说,要去申报几十元的增值税,这种程序负担,实在没有必要。  因此,我们认为,如果企业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且该项固定资产没有抵扣过进项税额,只要销售价格不超过购进原值,继续执行免税政策,才比较合理。
中国税负重不重怎么看:近日,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的榜单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居全球第二,这也是继2009年中国内地首次排名第二位后,再次位列该名次。而中国近来房地产“加名税”和“月饼税”等税收问题也引发了公众对我国税收制度的讨论。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认为“从目前我国税收收入负担来看,我国的税负并不是处于很高的水平。” 讨论税负水平,我觉得应该先弄清几个问题: 首先,国富民穷的问题是否存在?不争的事实是,近20年来财政收入增长过快,而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政府拿走了蛋糕的大头。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民众纳税,那么,国富民穷也好,居民收入增速远低于财政收入也好,证明的都是民众税负之重。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仅4.1%和5.7%,而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增长则达到27.2%。人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政府大量与民争利,国富民弱的格局正在日益严重。 其次,税款受益方面,中国百姓的情况如何?有资料显示,北欧一些国家的宏观税负在50%以上,但他们很多税费都返还到民生建设中,医疗、教育、养老全都可以通过社会保障来解决。而我国,税收收入用于民生的比例低也是不争的事实,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被用于政府工程、政府行政开支等。比较而言,我们的税负水平无疑又在这个概念上高出一块。 其三,税外“税”不能忽略,比如土地出让金,比如公路收费,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种行政事业收费。仅以土地出让金来说,在有些地方甚至超过地方税的收入水平,别管它叫不叫税,这种负担都实实在在地压在老百姓身上。与其说老百姓买不起房,不如说是交不起“土地税”;税负压得百姓居住都成问题了,我们讨论税负是不是“处于很高水平”,有意义吗?否认税负痛苦,又如何服人? 再有,我国实行低工资高物价———征收过多的商品价内税,而不是西方国家实行的高工资低物价———更多的是商品价外税,比如所得税、财产税等。这种穷人富人一律“无差别纳税”,加重着占人口大多数的低收入者的税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2006年数据,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而这种税负倍数则是被我们自己“夸大”的。
南都周刊:税负重不重的感受必须与民众纳税后享受的福利水平相比较。在今年的《福布斯》杂志“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上,中国成为亚洲经济体中税负最重的国家,全球排名第三。 
《福布斯》具体是怎样计算中国的税负水平的,我们不是很清楚,但把各种不同的税率相加是肯定的,至于用什么加权数来计算,是一套复杂的学问。我们判断《福布斯》还是留有一定的余地了,若考虑到民众享受到的福利水平和公共产品,中国人的税痛指数应该是世界第一才对。税痛是民众的感受,不是政府的感受。 
提供好的公共服务是人类社会需要政府的理由,甚至是唯一的理由。正是由于市场无论运行得多么正常和高效都无法生产出公共产品,纳税人才愿意降低自己的可支配收入向政府纳税,这是纳税人整体利益所决定的。遗憾的是,中国宪法中没有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对税收立法的专有权。由于宪法不作为,征税权就由政府“越俎代庖”。目前我国税收法律有80%以上是由国务院以条例、暂行规定等行政法规的形式颁布的,甚至将一些实施细则之类的制定权下放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更低层次的政府部门,行政机关成了规定税收要素的主体,这种状况无疑是与现代税收的宪政原则相悖的。 1984年工商税制改革时,国务院曾向全国人大提出请求授权其发布试行有关税收条例(草案)的议案,得到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的授权。尽管这次授权立法尚不能符合严格意义上的税收宪政原则,但毕竟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遗憾的是,从那以后,授权立法的进程竟然停止了,征税几乎成为政府的一种不受制约的权力。 
归纳总结
有专家指出,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众的税负并不是最重的。这个说法因给是没有错的,确实,我们对北欧一些国家民众所享受的高福利总是津津乐道。殊不知这些国家的高福利是建立在高税收的基础上的,但这些国家的民众为什么对缴税没有那么多的烦言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高税收大都用于民众,而非用于政府自己的开支。对比之下,就可以发现,我国的税收虽然不是世界上最高,但真正用于民生的开支却远远落在后面。2010年我国行政管理费占政府支出的比例为25.7%,而德国为2.7%,英国为4.2%,韩国为5.1%,印度为6.3%,美国为9.9%。
笔者认为,近几年,我国虽然也一直在积极努力减轻民众的税负,尤其是今年,在提高个税起征点后,前不久财政部有提高了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但问题是,即便如此,民众的税感焦虑并未因此而减轻呢?偶尔个别地方还会有“抗税”风波,这些虽然是“个案”,但却也集中暴露了我国税收与民众利益方面产生脱节。因此,消除“税感焦虑”,首先就要让民众切实感受到政府是在为他们办事的,政府减税的同时,还要在政府加大民生方面的支出,这就牵涉到我国税制结构的不合理了,国家财政支出也存在结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有关部门应该研究如何调整我国税制结构,降低流转税的征收,如何合理地减少政府自己的开支,加大民生投入。将文教、科学、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等等民生项目作为财政支出重头戏,我想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中外财务会计比较研究 下一篇预算外资金核算和管理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