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投资者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二、经营者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三、现金流量表应注意的问题
内 容 摘 要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报表。主要针对投资者和经营者如何理解和使用现金流量表,投资者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比率、趋势分析形成投资决策,经营者可通过经营者对现金流量表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确定经营动向;对现金流量分析应注意报表信息的有效性、可比性、可靠性、避免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开分析等问题进行论述。
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报表。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通过现金流量表数据,结合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综合分析,可清晰、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了解其与同行的差距,及时发现问题,正确评价企业当前与未来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再投资能力以及企业当前和前期所取得的利润的质量,科学的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现金流量表分主表和附表。主表把业务分成经营类、投资类、筹资类三大类:一是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也就是企业在商品和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现金收支活动;二是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也就是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的现金收支活动;三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也就是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现金收支活动。三者构成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为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十分有用的信息。附表以净利润为其点,把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如:管理费用中的折旧费和坏帐准备,影响利润,但并不影响现金流量,附表的意思就是以损益表的净利润为起点,把这些项目给剔除出来,转化成对现金流量有影响的净利润)。主表与附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应相等。即等于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的期末数与期初数相减后余额;以此来检查现金流量表编制是否正确的逻辑关系。
二、投资者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结构、判断企业所处的阶段:分析现金流量表相关比率,评价财务状况;分析现金流量表趋势变动,预测企业将要面临的风险,最终形成投资决策。
(一)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结构十分重要,总量相同的现金流量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分布不同,则意味着不同的财务状况。一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可以用生命周期理论来描述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在初创期,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形成生产能力,开拓市场,其资金来源只有举债融资等筹资活动。
在成长期,产品迅速占领市场,销售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表现经营活动中大量货币资金回笼,同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企业仍需要大量追加投资,而仅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则无法满足所需投资,必须筹集必要的外部资金作为补充。
在成熟期,产品销售市场稳定,已经进入投资回收期,但很多外部资金需要偿还,以保持企业良好的资信程度。
在衰退期,产品销售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于流出,同时企业为了应付债务不得不大规模收回投资以弥补资金不足,企业进入衰败期,市场萎缩产品销售且急剧下降,存货大量积压,应收账款坏账增多,最终使正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远不能满足流出。
(二)现金流量表比率分析
1、销售净现率 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
计算公式: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在收付实现制下当期主营业务回笼情况。销售净现率越接近1,说明资金回笼越快,应收账款越少,反之,则会造成大量资金积压,加大筹资成本和难度,更严重的是会形成大量的坏账,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销售净现率越高越好。因为过高的销售净现率可能是由于企业信用政策、付款条件过于苛刻或企业经营保守所致,这样会限制企业销售量的扩大,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
2、净利润现金比率。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计算公式是: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该指标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这个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高;如果净利润高,而经营活动产生消极流量很低,说明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的现金收入,企业净收益质量很差。
3、再投资比率。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资本性支出之间的比率。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资本性支出。
该指标反映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否足以支付资本性支出所需要的现金。这个比率越高说明自给率越高,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创造未来现金流量或利润的能力就越强。如果这个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资本性支出所需要的现金,除了经营活动提供外,还包括外部筹资的现金。
(三)现金流量表趋势分析
简单的利用现金流的变化均不能得出企业现金流动状况“好转”、“恶化”或“维持不变”等的结论,要揭示现金状况变动原因,只有分析各因素对现金流的影响。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并有较大额度积累,完全可以对外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这表明被投资企业有足够的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是对其投资的最佳时期。
经营持续稳定,投资项目成效明显但未到投资回收高峰,企业信誉良好,外部资金不时流入,证明被投资企业风平浪静,成熟而平稳的持续经营,没什么大的投资风险。经营每况愈下,不得不尽力收回对外投资,同时大额度筹集维持生产所需的资金,说明被投资企业将面临财务风险。投资者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投资,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出现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都为负数时,需要详细分析被投资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具体内容。
三、经营者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支付一定会计期间的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能力。其评价指标可以根据现金流量表结合资产负债表用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负债总额比、现金到期债务本息比及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指标进行分析。
1、现金流动负债比。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也就是说企业的销售收现率越高,这个比率就越高,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有保障。
2、现金债务总额比。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总负债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表示企业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越好;反之,比率越低,表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差。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分析者可对分母中负债的内容有所选择,如负债仅仅包括短期负债和应付公司债。
3、现金到期债务本息比。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债务本息的比率。以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的债务比较,可以体现企业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依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偿还债务。
(二)获利能力分析
获利能力分析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在一定会计期间获得收益的能力。其评价指标可以根据现金流量表结合利润表用净利润收现率和现金支出收现利润率进行分析。
1、销售现金比率。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入/销售收入
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流入量,其值越大越好。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较,与同业比较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的收入质量越好,资金利用效果越好。
2、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数。每股现金流量反映企业最大的分配股利能力,超过此限度就要借款分红。该指标是“每股收益”指标的修正,反映了利用权益资本获得经营活动净流量的能力。该指标通常越高越好。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该指标说明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把上述指标求倒数,则可以分析,全部资产用经营活动现金回收,需要的期间长短。因此,这个指标体现了企业资产回收的含义,回收期越短,说明资产获现能力越强。
四、对现金流量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一)报表信息的有效性
报表中所反映的数据,是企业过去会计事项影响结果,只代表过去,
不代表未来。不能仅仅依靠这些历史数据计算得到的各种分析结果,就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还应结合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对企业的现金流动进行预测。
(二)报表信息的可比性
对于同一个企业来说,虽然一致性会计原则的运用使其可以进行不同期间的比较,但如果企业的会计环境和交易的性质发生变动,则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便大减,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它们之间可比性更难达到,由于不同企业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为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对各个企业的现金状况进行比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提供的财务信息,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力求财务信息准确可靠。而事实上,编制现金流量表所采用的各种资料的可靠性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投资者不要完全依赖于报表分析的结果,而应和其他有关方面的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四)避免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开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桥梁,它是直接通过勾稽关系体现出来的:其一,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期末数-期初数”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等;其二,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调节项目”与现金流量表中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等。
当然,除了上面两大基本钩稽关系之外,主表中用直接法填列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补充资料中的用间接法调整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等;现金流量表主表最后一项与附表最后一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等。简单来说就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未数减去期初数,等于损益表的未分配利润项(未分配利润就是企业支付成本费用,取得收入,然后交了税金,付完利息后,将余下的利润分给股东之后,最后余下的钱,企业的所有活动产生的经济效果,到最后,都要体现在未分配利润里),资产负债表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现金流量表最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明白这几大钩稽关系,首先能检查会计报表的正确性,尤其因为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和分析现金流量时,避免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割裂开来。
参 考 文 献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2.
财务会计
财务报表
裴春梅 2007-11-30 《浅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