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
1、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落后
2、会计报表设计不科学
3、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4、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不合理
三、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建议
1、不断完善会计准则
2、引进权责发生制
3、建立完善的会计报表体系
内 容 摘 要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制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新的改变也往往伴随着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在论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希望此文能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 会计改革
一、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有重要比重。其一举一动也在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变革及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竞争中,我国行政机构与国有企业纷纷寻求改革。事业单位也应顺应时代潮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尤其是当今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在新时期转型的需求。因此,在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大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事情。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准则制度与财政预算改革要求不相适应,也是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改革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预算改革主要对国库集中收付以及政府采购两个方面影响较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主要是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注册有所欠缺的财政直接支付以及财政授权支付这两种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而政府采购方面则是规定事业单位每年应按照《政府采购目录》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但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没有对如何进行政府采购业务的核算做出明确规范。
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
1.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落后
目前,我国的财务制度已经由过去的供给型分配模式向经营管理型分配模式逐渐过渡。而且,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也在不断的确立及完善。我国国库利用集中支付制度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建立单一账户进行存储、支付及清算等财务事宜。我国在1998年对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四项改革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陆续出台,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也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因此,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会计核算科目和财务报表项目均需要体现这些新业务的信息。而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较为落后,不适合当前财政制度的变革及发展,更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
2.会计报表设计不科学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开展,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都发生了变化,但现行的会计制度无法充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及现金流量信息。资产负债的存量信息和流量信息集中在同一张报表中体现。报表统一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模式设计,这种报表无法充分体现企业经营状况,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更逐渐显现出不科学的弊端。此外,目前许多事业单位才编制会计报表的时候,不明确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这使得会计报表的构成不够完整。而不科学的会计报表和收入支出表也有许多重复的地方,此类现象都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完整反应。另外,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国际化程度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还在会计核算、折旧方法、投资管理和会计报告等方面与国际惯例不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事业单位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但这种制度目前已明显不能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致使核算问题屡屡出现。而且,目前事业单位关于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管理方式不严谨,使会计工作缺乏严格监管,给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带来许多风险与矛盾。此外,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将会计分为基建会计及财务会计,而二者不能很好的统一以及配合,也为会计工作增加了风险。同时,
这也会直接造成财务管理和资金结算混乱,为事业单位资金管控增加风险。最后,由于会计工作长期缺乏工作合理性,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部混淆了经常性支出及资本性支出,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支出及收入占比的平衡性。管理者和投资者也无法根据事业单位提供的有效财务信息明确把控预算及投资情况。
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不合理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应将购置的固定资产按照资金来源分别列出。例如借方应出现的“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等科目,货方记“银
行存款”科目。但在利用上述制度处理固定资产核算问题的时候,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首先,用银行存款购置固定资产,从根本上并未减少资产,只是资产在形式上的一种转化。而针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借记得“事业支出”科目,使单位徒增了费用支出以及单位结余,这将直接导致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其次,分录之间本就没有勾稽关系,因此不能完整的反映业务内涵。根据目前施行的会计准则,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与维护,规定事业单位应按照各百分之五十的比例从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中提取修购基金。但上述会计处理方式存在几点缺陷。首先,固定资产账面原值直接反映固定基金的使用情况,但随着固定资产账的原值与净值产额的不断增大,使事业单位虚增净资产,同时从账面上也无法看出该单位的设备生产能力。其次,由于与收入对应的成本支出在不计提折旧的前提下被人为的降低了,这导致会计记账的过程中,支出一项的内容记录不真实、不完整。最后,按照收入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而且不足以维持固定资产的维护及更新。
三、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建议
1.不断完善会计准则
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准侧是推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动力。虽然目前一直沿用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处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结合我国目前实际发展情况,建议将三者结合,组成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事业单位会计事务处理准则》
2.引进权责发生制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主要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因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预算管理体制的逐步深化,财政分配格局和单位财务管理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适当地引进权责发生制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拙的理想选择。
建立完善的会计报表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主要作用是为满足不同层次的投资主体的需求,服务于不同目的的多元化主体。同时,债权人有权要求事业单位提供能否准时偿还债权的会计信息。事业单位的负责为权益资本投资人提供可信的资本保值增值信息。其次,为了配合政府宏观调控的需求,事业单位也应根据要求提供自身发展状况信息。最后,为了辅助投资决策,为筹集资金提供可靠依据,事业单位有责任为此提供科学的会计信息,这也为考核内部经营业绩
提供了有力证据。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情况表、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基金增减情况表在内的财务报告体系是当前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因此,建立完善的会计报表体系势在必行。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也逐渐显现。
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也变得尤为紧迫。新会计准则制度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趋同化
的新环境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事业单位改革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考虑改革的实际条件和步骤,使事业单位的会计系统性更强,内
容更为完整,相信只有彻底改变原有的旧制度,变革其不合理部分,才能促进事业单位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郭海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设想[J].会计师2009,(02):33-36
[2]张源渊.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浅析[J]中国外资2011,(01):28-31
[3]王晓霞.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29-31
[4]汤亚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拟应改进的几个问题[J]会计师2009, (11):49-50
[5]程冀.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研才智[J],2009, (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