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三)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二、会计电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线索问题
(二)内部控制问题
(三)审计内容的变化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效率的途径
内 容 摘 要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会计的职能和工作效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强化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使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覆盖面急速的扩大。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对策;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完善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首先,许多企业领导者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有的领导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
机代替账册,仅 把 会计电算 化 当 作 树 立 企 业 形 象 的一种 手 段。其次,在 会计 电 算 化的 具 体 应 用 中,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在不少财务人员看来,电算化仅仅是代替了手工核算,提高了核算效率,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二)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目前,许多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大多数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不多,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当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时,计算机维护人员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
(三)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许多会计电算化单位没有严密的基础管理工作制度。首先,在人员分工上,企业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没有严格权限限制措施,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篡改数据留下隐患。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十分不完善,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其次,档案资料管理上,许多单位对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导致不少的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以至于造成企业财务信息泄密。
二、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1.审计线索问题。手工方式下的审计线索主要是纸质凭证、账薄和报表等相关资料,审计线索明显可见,而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由于计算工具、存储介质和网络技术的引入,导致审计线索有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趋势。这是因为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会计数据一进入凭证系统,就在计算机会计系统内不受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进入下一数据流程。与此同时,机内的日志文件又可删除,保存在磁性介质中的会计数据也可以人为不留痕迹地加以修改或删除,这些都削弱了审计线索,减少了审计过程中发现错误的机会。
2.内部控制问题。近代审计都是以系统为基础,即审计师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将其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在手工方式下,内部控制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牵制,审计人员利用纸质信息进行手工核对和检查,从笔迹上即可辨认出登记人,从而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而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贮高度集中于计算机,会使手工会计系统中的某些职责分离,互相牵制的功能失效,手工会计系统中原有的内部控制已不能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的新特点,不能有效降低电算化会计系统特有的风险,内部控制中的职权管理转变为电算化方式下的权限管理,即由系统管理员分别设置制单员、审核员等操作人员,并为每一位操作人员赋于职责相互分离的功能权限实现控制。这种方式下的相关会计数据记录的核对只能是打印核对或通过显示器输出核对。如何建立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尤其是程序化内部控制,是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的又一新问题。
3.审计内容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监督职能没有改变,但审计内容却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1)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功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软件的功能愈来愈强大,结构越来越复杂。而各财务软件公司编写财务软件时从来没有考虑电算化审计的要求,更不用说提供财务软件的标准数据接口,数据结构不开放,为电子数据内容的自动转换带来困难,加大了电算化审计的工作内容和负担。(2)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会计数据由计算机会计系统按照软件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被不知不觉嵌入非法舞弊程序,则完全可能为不法分子侵吞企业的财物提供方便,增加了电算化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审计的工作量。因此,电算化审计必然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审查的内容,也就意味着电算化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与审查企事业单位使用的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数据处理是否合法、正确、安全和完整。
4.审计技术的改变。在手工会计方式下,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完全由人工通过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工作。而在电算化方式下,我国目前的审计还停留在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即审计人员不审查机内程序和文件,只审查计算机输入的数据和打印输出的资料。实际上是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采用的一种手工审计方法,其审计结果肯定具有片面性。因此,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决定了审计技术必须加以改变,即必须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计。而由于我国目前专业审计软件市场的不完善以及电算化审计人才的缺乏,造成审计工作还停留在简单层次运用上。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使用效率的途径
(一)规范内部流程
财务数据从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获得,通过财务人员的加工分析后以服务于管理。如果企业的内管理流程不畅,部门职责不清将会严重的影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所以要提高电算化的效率就必须先梳理企业的管理流程,分清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系统地考虑企业的数据传递方式和流程,规范各种表格的使用,减少内部矛盾和不必要的人力浪费。从而为会计电算化核算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
(二)改进财务核算软件
由于当前的财务软件都着重开发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对于其他如成本核算、风险预测等功能开发力度较小,使得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不能自动转换数据,不能充分发挥软件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可以说当前的许多软件只是减少了会计的一小部分工作量,没有产生正
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所以要提高会计核算效率,达到管理辅助作用的目的,就必须站在企业战略规划的高度,对电算化软件进行升级或替换。电算化软件的升级或替换必须要达到日常核算固定程序化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例如月末的成本结转,日常的部分支付凭证处理等,再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分析及风险提示,能有效的与其他部门数据共享和导入等功能。把更多的人员解放出来去做管控和复杂的数据分析工作,实现财务功能的整体升级和高效工作
(三)整合内部核算系统
财务核算的流程通常都是,先从部门和项目等地方获得基础数据后,根据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进行账务处理。所以把企业的财务流程进行分块,然后分别进行相关职责分工,同时实现相互监督的工作方式。协作分工从数据源头把好关,减少账务核算的人力,属于固定程序化工作由计算机完成,需要职业判断、分析和整理的数据由人工来完成,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四)充分发挥人机的互动功能
计算机只能在人的控制下机械的运算,当管理环境和要求发生变化时,计算机是没法识别的,如此,在制作程序时,就需要系统地考虑各可变因素发生变化时,计算机与人的交流功能,由操作人员来做出判断。随着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财务管理模式和核算方式也必须进行适时更新以适应企业的发展。所以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学习,特别要重点培养若干个既懂财务,又通电算化软件功能和程序的人员,供保障。
参 考 文 献
1.张建。网络环境下的审计创新。四川会计,2003(4)
2.李子伟。试论电算化下加强会计控制的方法。经济师,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