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我国会计教育成就问题及发展设想

我国会计教育成就问题及发展设想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3 06:39:19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我国会计教育成就问题及发展设想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5567
目 录
一、会计教育体系、模式
二、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会计教育未来走向设想

内 容 摘 要
截止现阶段我国会计教育的成就主要是会计教学体系和内容逐渐国际化,形成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并建立了会计考评制度,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会计教育的很多实践环节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的会计教育需要逐步的变革与创新……

我国会计教育成就、问题及发展设想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会计人才的会计教育工作必须与会计实践保持高度的关联性,可以说中国会计教育60余年即为中国企业不断改革和发展60余年的真实写照……
一、中国会计教育体系、模式
1、会计教育体系的五个阶段
在这60与年中,会计教育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计划经济发展阶段、恢复发展阶段、国际化教育探索阶段、国际化教育初级发展阶段、国际化教育完善阶段,通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会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由弱到强、由计划经济教育模式到市场经教育模式、从封闭教育到国际化教育的历史过程。
与中国计划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运行特点相适应,会计教育体系的教学内容在第一阶段基本上沿用了前苏联高等院校中会计学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其突出的特点是会计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国家的计划经济服务,会计理论之一是表现在资金平衡表中的四个衡等关系。这一阶段,会计学教学体系和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突出以计划经济的管理手段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和运动结果进行核算和监督,同时以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阶段会计教育在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的特点与当时我国企业资金运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为我国计划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动乱中,会计教育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但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至现在的30几年中,与其他学科一样,会计教育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具体有一下四个特点:第一,基本明确了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第二,不同高校会计学专业建立了大致相同的学科课程体系;第三,运用了课堂讲授、计算机应用、模拟实验和课外实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第四,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外语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在这几十年中,会计教育发展的另一突出表现体现在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中。在我国会计教育恢复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经济体制仍以计划经济为主,因此,会计学教学内容与计划经济阶段企业资金运动过程的特点基本相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中国会计教育体系开始进入国际化教育探索阶段,在会计学课程体系中,以《中外合资企业会计》《股份制企业会计》课程为标志之一的国际化探索在我国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普遍开设,为下阶段会计学教育内容全面国际化做准备。1992年起,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随之是1993年我国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以《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为代表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推动了我国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全面更新。自1993年始,以《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基础,对会计学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这次课程内容的重新设计体现了我国会计学专 业的教学内容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标志着我国会计学专业教育从课程内容上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之后,随着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不断颁布和修改完善,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也随之进行不断的修改。从1993年至2006年,国家会计准则一直处于探索性的完善之中,没有大的改革事件发生,因此,这一时期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准备,国家于2006年2月同时颁布了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基本会计准则对1993年颁布的基本会计准则进行了重大修改,38项具体会计准则除了对1993年以来已经颁布的十几项具体会计准则进行修改外,还颁布了20多项新的具体会计准则。这次颁布的38项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会计制度的改革基本完成,也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接轨。与此相适应,我国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也随之进行了重大补充和修订。这次补充和修订完成后,可以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会计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基本建立,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也基本完成,同时实现了我国会计学专业与国际通行的会计学专业教学内容的基本接轨。
总结我国60余年会计学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改革的过程,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环境在推动着会计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会计实践的不断变化又推动着会计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
2、多元化的会计教育模式
在计划经济发展阶段,我国会计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自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会计教育模式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1)就学历教育层次而言,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的会计教育学历层次只有大专和本科生。1977年恢复高考后,即开始培养会计学专业的中专、大专、本科生,1980年开始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开始培养会计专业博士研究生。目前,会计教育已形成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五个层次的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同时,专科升本科,本科学生直接攻读硕士学位,硕士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了学生攻读学位的积极性。
(2)就会计教育规模而言,恢复高考前,全国只有不到30所高校设置会计学专业,在校人数不足万人。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至2009年底,全国仅高校就有500余所设置会计学专业,各类在校生超过40万。
(3)就教学方式而言,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学方式由过去的单纯面授方式,发展为以面授为主,与函授、网络授课、网络指导、网络交流等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4)就教学方法而言,应该说已经告别了粉笔与黑板的传统方法,建立了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验室教学、师生互动、企业实习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
(5)就教育方式而言,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不同方式都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成人会计学专业学习的发展更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学函授、夜大等极大地推进了广大在职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1992年开始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以考代评制度,激发了我国近千万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各种职称考前辅导班为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作出了贡献;2002年我国颁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有专项条款对会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进行了规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成人会计教育的持续发展;2004年我国开始设立的会计学专业硕士教 育又满足了在职会计人员对高学历的期盼,为培养实践型高级人才提供了新的平台;为了进一步推动成人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国家又成立了国家会计学院,为培养高级会计管理人才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6)就教育形式而言,我国会计教育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广泛的国际合作项目。为了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有些学校会计学专业将其他国家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如英国的ACCA)融人本科相关课程之中;一些高校的会计专业还在培养模式中进行了多种创新,如与国外大学合作进行“3+1、2+2、4+1”等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同时,很多大学与国外大学建立了各种交流关系,包括互派教师、互换留学生、教师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等。这些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开拓了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影响了会计学专业的办学理念,为我国会计教育的国际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建立会计考评制度
会计考试评价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有专项条款对这一制度进行规范,使这一制度的健康运行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并健康运行的会计考试评价制度包括:
(1)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保证了会计人员从业时必须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准;
(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自我国1992年开始实施该考试制度以来,我国会计从业人数超过2700万人,其中通过该考试取得初级职称约280万人,取得中级职称约130万人,取得高级职称近9万人。亦即在我国超过千万的会计从业人员中,有超过40%通过该考试制度取得了不同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因此,可以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为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搭建了平台,也为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岗位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一定业务水平 的会计人员;
(3)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是我国建立的一项执业资格考试制度,通过此项考试各门课程的人员,可获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自1991年我国实行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以来,已经成功举行了20次注册会计师资格考 试。据不完全统计,至2012年底,我国已有超过16万人通过了注册会计师全部科目的考试,他们已成为我国会计事务所的业务骨干力量。
二、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会计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会计教育的各个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
1、会计学教学内容总是落后于会计实践。 
从这些年来我国会计专业几门主要课程内容的变化来看,总是在会计实践的推动下完成的。无论是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引起的教学内容的变化,还是2006年会计准则完善带来的教学内容的变化,都是如此。这种状况使我们强烈地感到,会计教学并没有先于会计实践,而是会计实践在推动会计教学的发展。 
2、诚信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的执行度不高。
诚信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一大障碍,因而,诚信教育成为会计教育的重要环节。虽然我们总是强调在会计教育中诚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或其他教育环节实现诚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标,仍然寻找不出很好的途径。而在会计行业中屡屡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这已经成为了全社会面临的课题,解决会计诚信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水平,已是整个会计行业的当务之急。
3、教学质量不能保证
招生规模超出了学校的实际师资力量。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师生数量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是,据我们所做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会计专业师资与学生的比例总体在1:40左右。这一问题反映在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方面,则情况更为严重。有的高职学校或高职会计专业,没有一个专职教师,但在校学生可达数千人。可以想象,这样的师生比能保证教学质量吗?
三、我国会计教育未来走向设想
1、国家教育管理体制基本理念上的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理念也在逐步地变革与创新,可以预料,我国未来会计教育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基本趋势:  (1)会计教育的发展方向呈现多极化。第一,会计教育的整体发展与布局观念将要更新,会计教育的资源将会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会计教育资源将会向具有较强优势的院校集中,从而形成会计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上的基本分工。第二,会计学科体系将会进行新的组合,根据未来我国会计市场发展对会计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会计学科体系中课程设置结构将会更加偏重于技术基础性学科和人文社会性学科的内容。第三,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将会出现与目前现状相悖的趋势,研究生层次会计专业教育的专业特色趋于模糊,而本科及专科层次的会计教育的专业特色趋于明晰。第四,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将会成为会计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第五,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与国际间合作的方式将会进一步完善并形成体系。  (2)会计教育的办学主体形成多元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整个社会的会计教育特别是高等会计教育的办学基本力量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使我国现行会计教育的办学主体结构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民办会计教育将会走上中国会计教育的前台并占据一定的位置,从而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会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素质教育主导化。
在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会计教育作为整个经济管理专业性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为起点,深入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以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不同层次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高、中级会计专门人才。在会计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上,需要将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专业业务素质教育和身体与心理素质教育四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特别是在会计专业的业务素质教育上需要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与会计职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
3、明确会计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着眼未来,进行战略性思考,定位于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要着眼长远,准确分析、把握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和对策。
(二)应区别对待,不能千篇一律 。鉴于我国会计教育的实际情况,我国的会计教育不能树立单一的培养目标,而应分阶段、多层次确定培养目标。
参 考 文 献
1、中国会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2009
2、邵瑞庆,关于我国会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3、刘永泽,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O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8)
4、朱锦余、胡春晖,会计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其理念创新,财会通信,学术版,2007(5)
5、许家林,理工高教研究,21卷5期,2002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