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概述4
1.1应收账款的含义及内容 4
1.2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 4
1.2.1商业竞争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5
1.2.2企业风险意识淡薄5
1.2.3信用机制不健全6
1.2.4缺乏对业务人员的制约 6
1.2.5对应收账款缺乏动态追踪分析 7
2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7
2.1正面影响7
2.2负面影响8
2.2.1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 8
2.2.2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8
2.2.3对企业营业周期的影响 9
3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9
3.1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未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9
3.2应收账款的回收期较长9
3.3缺乏对应收账款进行定期清理和对账 10
3.4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不规范 10
4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建议 11
4.1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11
4.2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加强合同管理11
4.3建立健全赊销审批制度,采用合理的赊销策略12
4.4建立“两制”,强化跟踪监督12
4.5实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13
4.6实行切实可行的收账措施14
内 容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赊销业务而形成的一直债权,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环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不可避免的会运用赊销手段,但应收账款的增加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夸大企业经营成果,使企业存在亏损等。本文论述了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企业 应收账款 管理 原因分析 对策
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
1、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数量不断增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还有广告等等之外,赊销也就自然成为了扩大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同等的产品价格、类似的质量水平,一样的质量服务,实行赊销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将大于现金销售的产品或是商品的销售额。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因此,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成为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应收账款的含义及内容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货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等。根据应收账款构成和回收安全级别不同,也可将应收账款分为主动应收账款和被动应收账款。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采取产品赊销政策形成应收账款就是主动应收账款。而在产品赊销过程中,尽管应收账款的形成是企业的销售措施的主动行为,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主动应收账款随着时间的推移,性质会发生改变。主要有无力偿还、恶意拖欠、债主无力。无力偿还也就是虽然认账却无显示偿还能力,具体归还期限不确定。恶意拖欠,是指虽然有能力偿还,却采取各种手段达到赖账目的,回收难度大,收账费用高。而债务无主,也就是债务主体已灭失或不存在。以上三种称之为被动应收账款。
1.2应收账款形成原因
1.2.1商业竞争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就现代市场经济本质而言是信用经济,信用销售已成为企业争取客户,扩大销售和经营规模的最有效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同等的产品价格,类似的质量水平,一样的售后服务,实行赊销的产品的销售额大于现金销售的产品的销售额。因此客户从赊销中获得利益,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由于竞争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1.2.2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缺乏对客户信用状况调查,由于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的占有率盲目采用赊销方式扩大产品销售份额,在销售产品前,不能对客户经过仔细严格的信用调查,不能合理分析客户按期偿债能力,在没有正确评估应收账款风险的前途下,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甚至有些不诚信客户通过一系列虚假信息数据,致使企业误认为其有足够的偿债能力,最后导致签订大额的销售合同,形成大额应收账款。大额的应收账款如不能及时收回,对企业后续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一些经营者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盲目赊销,忽视了对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忽视了资金作为企业经营"血液"的作用。应收账款的增加,减缓了资金的流动,久而久之造成资金流的枯萎,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在我国,由于法律对商业信用的保护缺乏力度,诉讼结果执行艰难。债权一旦涉及诉讼,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潜亏的可能性极大。
1.2.3信用机制不健全 信用机制不健全是形成应收账款的另一主要原因。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推行时间较短,许多企业还没有形成诚信经营的价值理念,加之部分企业由于经营部善而资金紧张,使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还存在严重的拖欠工资现象,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资金状况及经济合同履行的基本情况也缺乏应有的了解,于是轻易的将产品赊销出去,去无力收回。信用机制不健全,法制建设又相对落后,导致企业资金要账难,诉诸法律又难执行的两难局面。
1.2.4缺乏对业务人员的制约
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只一味的扩大销售、占领市场,缺乏理性的分析市场的能力、管理理念,成本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整个销售流程管理机制不健全,业务部门是企业主要对外联系的部门,很多企业都是业务部门单独促成业务合同的签订,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审计。有些企业为了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工资只与销售任务挂钩,往往忽视会计核算与货款是否收回。这就导致业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提高个人销售指标,往往采用赊销方式促成业务合同签订,而不能对客户的资信、财务状况、交易记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增加了应收账款数量和风险。
1.2.5对应收账款缺乏动态追踪分析
应收账款的账龄是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从销售实现、产生应收账款之日起,至资产负债表日止所经历的时间。由于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整个销售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对已经形成的应收账款未能进行经常性分析其风险等级,对应收账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清楚,由于责任不明确,企业财务人员对应收账款不能有效实施监督,不能根据客户欠款情况分门别类建档,长时间不能对账,导致账龄过长,账目不清等原因,致使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企业的催收机制不健全,主要是靠企业自身能力去回收应收账款,欠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缺少应收账款的代理和出售的社会机制,难以保证应收账款安全可靠的收回,导致企业出现大量呆账和坏账。
2、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2.1正面影响
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在激烈竞争中,赊销已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为了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增加收入,企业不得不面向客户提供信用业务。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购,已成为当代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企业持有产成品存货,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无需上述支出。因此,当企业产成品存货较多时,一般都可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存货转为应收账款,减少产成品存货,节约相关的开支。
2.2负面影响
应收账款虽然能增加销售收入给企业带来账面利润,但是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入,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了诸多弊端,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2.1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
企业发出商品,开具销售发票,表明销售已告成立,但是货款尚未收到,而税务机关一般采取“以票定税”,根据开具发票的金额计算缴纳的流转税,则企业要按时交纳各种税款,不仅将要垫付流转税,而且还要垫付企业所得税,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
2.2.2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
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的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无形中就夸大了营业利润,并最终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的预缴。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如果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2.2.3对企业营业周期的影响
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由此看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3、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3.1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未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扩大销售,便大量实行赊销。只期望赊销可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而对赊销的风险意识认识不足,未加防范,在事先未对客户的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未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盲目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的问题。加之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某些企业为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并未将应收账款回收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
3.2应收账款的回收期较长
应收账款的回收期较长,使企业的财务费用和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一般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账龄是1-2年左右,少数企业是3年以上,很少在1年内能保证收回。企业为清欠,每年都花费一定物力和财力增加办公费,差旅费,通讯费,业务招待费和诉讼费等。当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大量占用企业流动资金时,就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为了维持资金链不断,企业就要不断的增加融资,增加企业财务费用。即使是银行能给予提供一定额度的银行承兑汇票,节省一些利息支出,但是作为一项债务是必须要偿还的。
3.3缺乏对应收账款进行定期清理和对账
由于经营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记录误差的可能,为了明确债权债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以双方就经济往来中的未了事项经行定期对账,然而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不及时与往来客户对账有的即使对账但不能实现债权债务的偿付,导致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形成大量的坏账、呆账,加大了企业的日常经营风险,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企业在结算前真正对往来账认真进行清理额不足70%;从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的结果统计表明,真正账账相符的不到50%,造成对应收账款的追收错失良机,让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的比例不断上升,给企业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从使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
3.4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不规范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客户档案,制定信用标准,进行账龄分析,定期核对账目,定期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落实追讨欠款责任人,及时追讨欠款等。但很多企业在这些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建立客户档案,工作不标准,不做客户分析,任用销售人员随意,追款责任不明确,销售人员调离或转岗是不追究其应付的追款责任。这也使一些销售人员有机会利用工作上的漏洞侵害企业利益,侵占销售回款。部分企业未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或未遵守制度。例如,不遵守企业款到发货的规定形成应收账款;交货时缺乏签收制度;未按规定签订销售合同、或销售合同条款不齐全,难以鉴定是否到催款期;没有对客户进行必要的资信调查擅自采取赊销方式等形成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手续不齐备和依据不充分,使追收陷入困境。
4、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建议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应收账款管理是一种营运资金的管理,良好的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的现金流量畅通。
4.1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了解、掌握市场动向,才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有特色的差异化的、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产品,通过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进产品外观和包装来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企业的产品,更多的客户来选择企业,企业才能选择那些信用品质好,赖账可能性小的客户,从而可以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现代科技先进设备的投入,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相对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占据价格竞争方面的优势;同时,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产品,以其新奇、多功能的特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扩大了产品的销售量,在消费市场占据优势。
4.2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加强合同管理
要全面了解客户的主体情况,如客户是否具备法人资格、注册资金数额和经营范围、管理层人员的情况等,自然人客户的具体住所、居住地、经营场所、资信情况等。在与客户发生经济业务过程中,坚持签订合同。通过签订合同获取有价值的客户信息。在合同中明确回款期限,与客户协商尽量缩短回款期。企业应千方百计掌握客户的最新情况,密切关注客户的动态变化情况,注意或减少与信用差的客户发生赊销行为。并对往来多、金额大或风险大的客户加强监控,重点关注,并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企业所有赊销业务均要设置不同的审批权限,赋予不同级别的人员不等合同金额的审批权限,审批实行责任追究制,并引入监督机制。尤其是企业在产品滞销和畅销时,更要提高警惕,严把合同审批关,不要怕麻烦、不要怕面子不好看,更不要怕花差旅费,对客户的资信状况一定要认真调查,对客户的资信条件要慎之又慎,严格控制,避免1%的疏忽给企业造成100%的损失。
4.3建立健全赊销审批制度,采用合理的赊销策略
要制定相应的销售奖励政策,鼓励采取购销、现款现货等方式结算,尽量减少赊销份额。在企业内部建立赊销分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级业务管理人员可批准的赊销限额。将赊销额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的发生。同时采用合理的赊销策略,制定适合自己的可防范风险的赊销方针。可与客户签订附带条件的销售合同,如明确在赊欠期间货物所有权仍属销售方所有,客户只有在货款全部结清后才能取得所有权等。若不能偿还欠款,企业则有权收回商品,弥补部分损失。
4.4建立“两制”,强化跟踪监督
一是由财务部门建立应收账款预警机制,即按合同要求对到期未回笼资金的要提出报告,及时反馈给总经理和有关业务部门;二是业务人员回款责任制。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要将应收账款的管理纳入对销售人员的考核项目之中,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收回资金的全过程负责,个人利益不仅要和销售、回款业绩挂钩,也要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联系在一起,应收账款必须按期清回,制定严格的资金回款和收入挂钩的考核制定,考核销售人员回款金额。对业务人员管理应收款工作出色,做到按期回笼或提前回笼资金的给予奖励;到期末收回应收款的腰查明原因,采取对策,落实相应责任,给予处罚。
4.5实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
在我国社会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只要有应收账款存在,就有形成坏失的可能。因而,企业应遵循稳健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金制度,计提坏账成本。经过多方努力索要后,企业仍会有部分应收账款因债务人逾期或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及破产或遗产清偿后仍不能收回,形成坏账。由此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坏账准备金是指企业按照财务制度规定,预先计提用于补偿坏账损失的准备金,是按财务管理的稳定原则,预先形成而后支用性质的资金。财政部规定,企业在年底终了,按照年末应收账款总金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计入管理费用。目前企业对已损失的坏账一般采用备抵法做账务处理。如果企业经过努力收回了核销的坏账,可增加坏账准备金。为了预防和减少坏账损失对企业财务的不利影响,企业应及时足额计提坏账准备金。
4.6实行切实可行的收账措施
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要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当企业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进行再认识。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欠款。对于追不回的欠款,应采取法律措施追欠。
总之,应收账款若不能及时收回,轻则增加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重则可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持续经营。企业应当从计划、生产、销售、财务和经营决策的各个环节,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避免赊销过程中的随意性,使赊销规范化,防范和减少赊销交易风险,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减少坏账风险,使应收账款 随时降至最低点,确保企业的生存和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扩大。
参 考 文 献
[1]张云起:营销风险预警与防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 [2]杨英:浅谈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N].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3)
[3]赵洁川: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6)
[4]袁秀兰: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5(5)
[5]孟宪驿:如何评估应收账款[J].中国资产评估,2001(3)
[6]习王晶:谈坏账准备金的提取[D].农场经济管理,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