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综述4
(一)研究背景4
(二)研究目的5
(三)研究意义5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6
二、当前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分析7
(一)收入分配差距与个人所得税交纳的不平等7
(二)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的不足8
(三)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存在缺陷8
三、完善当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对策8
(一)改进税制模式, 渐进地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8
(二)对税率结构的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8
(三)适当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级别, 减少纳税负担9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用扣除标准9
(五)完善税法监督体制, 解决隐蔽化纳税现象9
(六)建议个人所得税按家庭征收, 与国际接轨9
(七)提高税法刚性, 加大偷税漏税行为的惩治力度10
参 考 文 献10
致 谢11
内 容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我国个人所得税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
大变化,一直以来施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也在面对多样化的市场环境时遭遇了瓶
颈。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已经不能局限于某一点,而是要迈向
全面的改革攻坚区。要以中国经济的自身特点以及税制结构的优化调整为前提,
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具体措施。此前进行的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六次修订,重点在
于费用扣除的确定、税率表的调整、征收管理流程等方面,而目前我国个税改革
应该着重放在课税模式的转变上,通过课税模式的适时调整,起到优化我国个人
所得税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功能,深化社会经济变革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制度;个人所得税;征收
一、综述
(一)研究背景
从 2011 年 9 月 1 日至今,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两年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从税制建设的角度来看,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的二次分配效果还不明显。在国外,很多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有这样的特点:向中低收入者少征税甚至不征税,向高收入者多征税。以美国为例,个税缴纳总额的 60%以上的人员是年收入在 10 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而且高收入者收入来源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一直以来的工资类收入比重下降,其他的投资类收入比如理财收入、经验收入等比重上升。最让民众愤愤不平的是,高收入人群中的高额公积金和各种隐性福利以及“灰色收入”是游离于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之外的。在媒体曝光的兰州石化“万元公积金”事件后,吉林烟草工业公司也被新闻曝光,公司高管团队的职工缴纳了高额公积金,所有高管的公积金账户每月入账额均超过1.4万元,缴纳最多的竟然达到每月1.8万元。经过相关部门核查,该公司五名高管一共超额缴纳公积金 230 余万元。于此同时,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目前的个税总收入中,税收负担较重,这一系列事件让个人所得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研究目的
每一项改革都有其特有的目的,不管是什么目的,都是为了让中国经济和社
会发展更加顺畅。本文旨在明确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研究目的,本文选用数据、事实和国外发展的研究,一是为了明确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功能定位,二是为了确定个人所得税制度在目前遇到的问题,三是为了确定个人所得税改革需要经历的过程,四是为了明确改革过程中个人所得税制度所需的配套条件。
(三)研究意义
正确分析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方向,可以提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深刻改革为指导,也能让全社会朝着更加高效和公平的方向发展。从各位学者和研究文献提出的观点来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征收模式的研究在模式的选择上还存在意见的不统一,这些分歧的存在说明了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艰巨和复杂。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理论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通过研究个人所得税的定位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可以为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只有改革思路理顺,才能为目前和以后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和相关要素的制定赋予更深刻的意义。其二,通过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中的不同意见以及观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从新的角度把观点中深远想法结合起来,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更全面的思考,促使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平稳有序的进行。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实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切实发挥个人所得
税应有的功能。在收入的再分配角色中,个人所得税对收入的调节应发挥更重要
的作用。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切实发挥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功能是社会
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通过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在征收个税的基础上适当地使收
入差距缩小,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序发展。其次,完善中国的税收制度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国民自有的缴纳身份号码是必须的,个人所得税作
为和国民息息相关的税种,缴税身份号码的完善不仅可以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
管理,更能给其他税种的建设提供一个平台,促进中国税制的完善。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六次个人所得税的修改正是国内学者共同的成果。在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的研究上,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但是一直还未执行,国内学者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温海澄(2007)在研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转
换上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应从分类征收模式转换为综合征
收模式。杜莉(2008)在分析了西方政府个人所得税立法的政策意图上,认为我国
可以将所得分为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两类,以这两类所得为基础分别计算征收个
人所得税。
国内学者站在了不同时期的立场和不同角度研究了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他们在各自研究模式背景下的制度设计,都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方向提
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2.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十八世纪末,个人所得税就在英国开征,不仅受到欧洲学者们的关注,
更引发了他们的深刻讨论。二战之后,大部分欧洲国家采取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
的双主体税制,个人所得税继而成为许多欧洲国家的主要税种。以帕累托的角度
来看,经济的最优即是最有效率的组合,在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中效率不是最终目
标,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才是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最优选择。对于如何实现个人所得
税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西方国家的学者们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模式进行了大量
的研究。
法国学者凯劳克斯在税制改革上,提出法国的个人所得税是把分类与综合两
种征收模式结合起来,让分类与综合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两者缺点的互补,但
是,在法国经济的发展中,凯劳克斯的理论并未得到实施。
在目前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上,比利时的西尔文·R·F·普拉斯切特进行了比较研究,他的著作《对所得的分类、综合及二元课税模式》十分详细地介绍了各国的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模式的选择,详尽的数据也为世界各国征
收模式研究提供了基础和研究方向。
个税是国家税收十分重要的一项征收税目,在我国个税是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做好个税征收工作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因此,我国税务机关必须认清我国个税征收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个税征收的目的,才能实现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调控目标,才能确保我国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
二、当前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收入分配差距与个人所得税交纳的不平等
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仍在加剧,个人所得税的大量流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同时,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甚至社会安定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薪税”,工薪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力,而真正的高收入者所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则微乎其微。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按照国际通行的判定标准,我国已经跨入居民收入很不平等国家的行列。可见,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管住了工薪阶层,却管不住新兴贵族”的道理所在,西方的“富人税”俨然成了中国的“工薪税”。
(二)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的不足
虽然我国个人所得税经历了数次改革,但只是在税制细节上进行调整,而大的框架方面却没有改变。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过窄,其中只有工资部分由企业代缴代扣,以高额累进的税率征收,而对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以及偶然所得部分征收得很少,甚至基本不征收。可见,当前的个人所得税缴纳方式,根本无法达到调节收入的效果,大量的收入也并不完全都体现在工资单上。很多真正的高收入人群面对高税率,会有很多办法去逃避个人所得税。反而是那些中低收入的人群经济能力不足,逃不了税。
(三)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存在缺陷
税制模式的类型分为分类制、综合制和混合所得税制三种模式。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都是综合所得税制,一部分拉美、加勒比海国家采用混合税制,只有中国、约旦等少数国家采用分类税制。虽然把个人所得划分为若干类别,再分别就不同类别征税,能便于源泉扣缴,但是这种税制模式缺乏弹性,不能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客观上存在着计税不全以及征管难度加大等不足。
三、完善当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对策
(一)改进税制模式, 渐进地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收规模的扩大,分类所得税制度已逐渐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税收征管的要求。综合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发展的趋势,是所得税制的改革。目前,可以逐步实现税务系统的综合和分类,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逐步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财产登记制度和收入申报制度已经实施,同时分类综合所得税模式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会逐渐尝试从所得税分类综合个人所得税。
(二)对税率结构的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
税率结构的设计,关系到税收能否很好地发挥其收入调节的作用,关系到税收的公平原则。目前我国税率结构的设计存在着很多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地方,没有很好地发挥收入调节作用和体现税收公平的原则。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个税的免征额需要随着提高。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别比较大的地区和收入群体,不能采用“一刀切”的个税免征额,而应该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采用不同的免征额进行征税。其次,要借鉴国际经验,边际税率较低。实践证明,高税率、多档次的个人所得税不会增加税收,也不利于行政效率原则。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善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累进税率和组合比例,一步一步分类综合所得税制,以对不同收入不同税率的累进税率,实现综合收入的比例税所得分类实施。通过将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相结合,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形式起到调节作用。
(三)适当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级别, 减少纳税负担
近几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级别在不断减少,尤其是去年,将9 级的累进税率改为7 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纳税人的纳税负担。但和国际上实行的4 到5 级的税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样就无意间伤害了使用此税率的纳税人的积极性,不利于增进社会福利,更不符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经济政策。再则,税率档次过多也会增加税制的复杂程度,更增加了偷税漏税的机会。因此,我国应尽快减少税率的档次,紧跟上国际的步伐。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用扣除标准
针对费用标准简单且扣除范围小等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提高个人的免税扣除额。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个人的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二,综合考虑纳税人家庭等具体情况,确定赡养扣除等附加条件,体现税收的公平性与合理性。第三,费用扣除的标准也应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等综合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五)完善税法监督体制, 解决隐蔽化纳税现象
个税征收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税务机关应加大与金融组织的联系,解决不合理的税款征收方式。应试行税银联动体系,统一纳税人的银行账号。纳税期间,纳税人应自行报送税负申请表,相关单位应根据报表内容与限定定额明确征收款项,银行应直接从个人信用账户中划转相关款项,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征税途径,避免不合理避税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税务机关应与其他职能单位相互配合,在税收工作开始时,其他职能单位应全力配合税务机关开展各项征税工作。国家应改革个人收入分配模式,使隐性化收入变透明,将实物与灰色收入全部纳入工资中,在工资发放时,应尽可能的减少现金支付,实行实名储蓄制度,为税务稽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我国财政机关应促使个体经营户建账,将个体经营户的财务制度标准划分清晰。
(六)建议个人所得税按家庭征收, 与国际接轨
目前,我国以个人为纳税申报主体,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纳税申报主体呈多样化,可以是个人,可以是家庭,甚至夫妇可分别申报,较多以家庭为纳税申报的主体或单位。从取得收入的角度看,以个人申报与以家庭申报两者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但从税收调控社会收入分配的角度看,人们的消费、储蓄、投资和财产的转移常以家庭为单位,对家庭征税的影响更为广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消费的主要单位,家庭整体收入水平将直接决定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准。所以,不加区别地对社会成员征纳同额个税,这在形式上是公平的,却忽略了家庭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实质上的不公平。与个人所得税相比,家庭单位征收个税是最大的优势,可以充分考虑一个家庭的实际支出情况,符合现代社会各种个人收入、税收结构的公平性保证。全面实施新税法第二周年,个人所得税已成为“工薪阶层税”的建议,要根据家庭改变税收,以减轻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同时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监督,实现公平税负。
(七)提高税法刚性, 加大偷税漏税行为的惩治力度
在加强税法宣传基础上,严厉打击各种抗税、偷税行为,增加税务稽查手段,让抱有侥幸心理者知道偷税漏税的严重后果,只有这样才能使税法具备较强的威慑力。稽查工作可采用跟踪迫缴方式进行,当发现线索后,应立即派出相关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如果发现偷税漏税者,应严肃处理,并在偷税者的银行信用档案中建立记录。对偷税漏税严重者,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坚决拔除钉子户,不能用惩罚的手段代替刑法,应彻底肃清这类蛀虫。
总之,我国现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必须重视自身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尊重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在逐步与国际水平靠近的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需要走“宽税基、减负制、严征管”的道路,从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两个方面对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的内容进行修改。
参 考 文 献
[1]马淑红. 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 攀登,2005,(05):92-94.
[2]高亚军. 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有效性研究[J]. 税务研究,2015,(03):72-78.
[3]熊月茜. 我国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关系研究[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04):30-39.
[4]卢艳宁. 我国个人所得税正义回归的路径探析[J]. 特区经济,2010,(08):129-131.
[5]胡绍雨,申曙光. 关于强化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功能的探析[J]. 当代经济管理,2014,36(01):89-93.
[6]黄菊英. 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会计之友,2014,(14):103-107.
[7]李青. 我国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同来源数据与角度的考察[J]. 财贸经济,2012,(05):37-44.
[8]陈茂国,袁希. 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单位改革探究[J]. 法学评论,2013,31(01):132-138.
[9]潘孝珍.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效率评价与改进[J]. 税收经济研究,2011,16(02):60-64.
致 谢
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老师对我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在论文的关键环节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由衷的感谢老师的帮助。
同时,在毕业论文撰写期间,感谢所有教育过我的专业老师以及帮助过我的同学,你们渊博的知识奠定了我论文研究的基础。通过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提高了我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我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即将结束之际,特此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关怀与培育。愿母校的明天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