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原则和现实意义…………………………………...2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2
1、会计信息披露的受托责任观………………………………………………………2
2、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观……………………………………………………………2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标准………………………………………………………3
1、从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方面…………………………………………………………3
2、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3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3
(四)、会计信息披露的特征……………………………………………………………4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4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性…………………………………………………………5
1、分部信息的披露不充分……………………………………………………………5
2、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揭示不够充分………………………………………………5
3、对重大财务事项的提示不够充分…………………………………………………6
4、对资金投放的去向和获利能力构成的信息披露不够……………………………6
5、借保护商业秘密为由隐瞒企业的财务信息………………………………………6
6、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原因分析…………………………………………………7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性…………………………………………………………7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8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产生问题的相关对策措施………………………………9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治理措施………………………………………9
1、增加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9
2、增加披露表外信息内容……………………………………………………………9
3、增加不确定性信息内容……………………………………………………………9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措施 …………………………………………10
1、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信用评估制度 ……………………………………10
2、完善披露管理办法,加强违规处罚刚性 ………………………………………10
3、探索新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 ……………………………………………10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10
5、建立外部约束机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是制止和防范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11
内 容 摘 要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不真实、不准确、不充分、不及时等主要问题 ,企业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使用者决策的重要会计信息以公开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在于披露是否真实可靠,披露是否充分及时以及披露的对象之间是否公平。其原因主要有监管法规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和惩处无力度等外部因素以及公司利益驱动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内部原因。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 ,给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在研究分析如何改善会计信息披露状况,有利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高效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 披露 问题 对策
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使用者决策的重要会计信息以公开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在于披露是否真实可靠,披露是否充分及时等相关问题。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原则和现实意义
会计信息是指对有关单位提取或加工的与经济管理活动相关的,有助于利益相关决策者的信息,那简单的说会计信息的披露就是公开这些信息给使用者。
、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
1、会计信息披露的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是指资源的直接管理者即受托者,对资源的所有者所承担的有效管理,所有者所托付资源的责任。他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产生了分离。也有人曾说过:早期关于会计的目标就是以受托责任观为主导,从而进行深化和发展。
2、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观
通过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模化跨国公司的控股公司的快速发展,企业资本的主要来源逐渐从直接的投资者转向证券市场上的广大投资大众。所以潜在的投资人和债权人在投资等做出决策时不仅仅考虑企业以前年度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更关心企业未来创造利润的能力。因此会计必须以提供信息、服务决策作为目标取向,财务会计的目标逐步趋于“决策有用”。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标准
1、从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方面
财务报告目标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性”的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表现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方面,这方面也是财务会计中非常基本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因此上市公司在披露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提高披露质量的关键。
2、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
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首先是是恰当性,它所披露的信息应当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并可靠,才能使不导致误解。其次是公正性也是公允性,它所披露信息必须满足内外使用者的共同决策需求,应该保持公正,不能以偏向特定使用者的利益为导向。然后是充分性,不论是定量信息还是定性信息,只要对决策者具有重要影响,都应当通过一定的报告形式予以披露。最后是重要性,充分披露并不意味着对可能影响决策的所有活动或事项的信息都要赋予同等程度的比重。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1、会计信息披露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
2、按照会计准则的统一要求披露会计信息。
3、披露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4、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和完整。
(四)、会计信息披露的特征
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满足公共物品的三个基本特征,因此具备公共物品属性,第一个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对于个人物品而言,如果一个物品被消费者买了以后,别人就无法消费,然而对于公共物品,人们可以同时消费,他不会对其他消费者产生影响,那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的非竞争性是显而易见的,外部的相关利益者可以同时独立的使用会计信息也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不存在相关使用者的竞争;第二个是消费者的非排他性,个人物品如果消费者用货币购买该物品就有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排斥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对于公共物品而言,他就不会排斥其他使用者的使用。因此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任何消费者都可以同等使用也不需要付任何对等价格。第三个是消费的不可分性,会计信息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它所带来的效应是为社会所共享的,而不能将其分割成若干份,让其分别属于独立的经济主体分享。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质和量两方面已经逐渐提高了,同时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不能盲目的乐观,证券市场的一些公司对于会计信息的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例如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环节不合理、不科学的做法,或者说在会计信息披露的环节有意的推迟或者遗漏,使披露的会计信息在真实性充分性可靠性有所折扣,也削弱了决策的有用性。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性
首先我们要明白充分披露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原则,企业的信息只有充分披露投资者才能在获得足够的信息前提下作出最好的投资决策,然而在考察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上,可以发现虽然随着近年来内容的不断完善,监管措施的不断加强,会计信息的充分程度的不断提高,还是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通过每年上市公司披露时的各种总结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部信息的披露不充分
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表的附注披露中,要求按行业、地区揭示有关部分的主营业务收入、税前利润、净资产三项信息。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7年发布了第14号财务会计准则《工商企业部分财务报告》,要求工商企业披露有关行业、主要客户、国外经营和出口销售等分部信息。所以与此相比揭示的分部信息较少,对分部的资产、负债、营业利润、定价等重要信息未能充分的反应。
2、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揭示不够充分
企业偿债能力是投资者判断其面临的风险的重要依据,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般是通过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然而这些指标的局限性使得这些报表使用者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指标值来进行这个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判断。因此,只计算这些指标而不分析其具体的内容,就不能充分的披露该公司的偿债能力。不如一个企业期末有大量的赊销政策,因而造成了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加,这就使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增加。
3、对重大财务事项的提示不够充分
会计报表注释虽然对或有事项、委托理财、曾诺事项和后期事项这一部分内容的一部分有所的揭示,但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通过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来看有关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对该部分披露,但对其他企业未作要求。于是有些企业就尽量回避该项信息的披露,致使投资者尚未弄清楚这事项的来龙去脉,就要承担发生的经济损失。
4、对资金投放的去向和获利能力构成的信息披露不够
企业的资金投放去向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获利的来源,而获利来源又决定了企业获利得能力。近年来,许多企业开展了多元化的经营,也使非主营业务的利润和 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如说有的公司将股东和债权人投入企业的资本大量的投放于股票交易、期货交易、或房地产交易上,以期获利,这样就使得股东和投资者的风险大大增加,如果向他们披露资金的投向会引起他们的警惕。所以企业通常是将该信息一笔带过,统称为对外投资收益。然而投资者有权了解企业资金的投向、收益、和风险情况,因此必须要充分披露该部分信息。
5、借保护商业秘密为由隐瞒企业的财务信息
保护商业秘密和公开财务信息都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是有些企业借保护商业信息秘密为由,有意的模糊商业秘密和财务信息的界限,故意隐瞒真实的财务状况。不如说企业客户名单属于商业秘密,但企业就借此对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和发生的坏账的可能性不披露就不应该。尤其是我国的企业应收账款的比例不断增加、坏账损失在有可能增大的可能性下,如果不披露资产的实际运行情况,不仅违背充分披露原则也不符合稳健性的原则要求。
6、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原因分析
充分披露又称完整性,要使会计信息披露达到完整性的状态,离不开制度的完整。信息披露制度应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上市公司应披露信息的范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上市公司不严格按照有关的信息披露规定执行,另一方面是原于制度本身的不完整。就如在分部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为例,由于对分部信息披露的规定和要求存在不一致和不够详细得地方,这给上市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披露分部信息创造了机会。就如,.《准则第二号》对地区分部只给出了披露的格式,而未给出其划分的标准。《企业会计制度》也没给出具体的标准,从而造成了实务操作中的混乱。
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不完善是导致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的根本原因,上市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钻信息披露制度的漏洞进行不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则是直接原因,而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不力是披露不充分的间接原因。对此。我认为对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问题应该把重点放在相关准则制度的完善上,其次是加强监管,制定相应的措施。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性
会计信息披露的失真是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危害最大和最严重的问题,一反面是普遍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一方面则是大量的造假。
会计信息真实性指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和客观的反应企业在过去的一定时期所发生的经济活动、真实客观的表达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也可以说会计信息与其来源信息也要相吻合,如果不满足的话就可以统归为失真的会计信息。针对会计的决策有用性而言会计信息没有能够真实准确的反应财务经营情况,从而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依据此信息进行决策而产生的错误引导现象;这现象的检验标准是:违反了会计法规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内在的原理的要求的会计信息即为非真实性的会计信息,也就是失真的会计信息。通过前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可以综合的分析知道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是会计信息与企业真实情况之间出现的一点偏差,此偏差形成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第一就是人为因素,是企业管理时出现的种种目的或者是由于主观的偏好,通过各种手段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不真实的反应;第二就是客观原因,指由于会计理论和方法本身的缺陷而造成的,比如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会计人员的经验不足和判断失误,以及会计的客观环境所存在的问题,致使企业管理在主观上不想使会计信息失真,却造成了经济事项的不真实反应。所以区别会计失真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区别两者的标准在于企业管理当局是否存在使信息失真的主观故意动机,以及是否从中得到了经济利益。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通过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的披露有所改进,但延期的披露现象还是存在的。影响信息的相关性,事实证明,延期披露定期报告的上市公司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此外上市公司以定期报告代替临时报告的现象也很严重。不如说有些交易金额大,即未未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也为按照上市规则规定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产生问题的相关对策措施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治理措施
1、增加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
非财务信息是不一定要与公司财务状况相关,但要和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它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极少披露甚至不披露非财务信息,与证券市场的发展不相适应。
2、增加披露表外信息内容
表外信息是指上市公司为了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报表内容,了解企业一系列有助于进行经济决策但是又不能在基本财务报表中反映的重要信息。上市公司现行财务报告披露的是 历史性会计信息,而且有些事项“无法满足传统意义上的定义、确认、计量标准而无法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反映”。基于这些局限性,表外信息披露便势在必行。表外信息既可丰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含量,又能提高相关会计信息的质量,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3、增加不确定性信息内容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比较单调,不能满足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信息需求,且证券市场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不确定事项又多,而现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却没有披露这些信息,财政部及国家证券监管部门对这方面没有明确的制度。提供不确定性信息,对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以及会计准则的制定者都非常重要。不确定性信息反映的上市公司不确定性事项包括:低度不确定性事项,中度不确定性事项和高度不确定性事项。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措施
1、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信用评估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有必要建立信息披露信用的考核机制。主管部门应颁布《会计信息等级管理办法》,不定期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等级评定,即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B、C、D四类,并相应实施管理。
2、完善披露管理办法,加强违规处罚刚性
比如:对披露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不仅要处罚上市公司,还要处罚有关责任人,有必要使管理当局承担违规披露的民事责任。
3、探索新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
安然事件后,SEC拟设立一个独立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机构。新成立的监管机构由会计人士与非会计人士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制裁与质量控制。根据国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不妨也借鉴国外的做法,建立一个独立于会计界的新的监管机构,营造有效的制约机制。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1)必须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
(2)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内部审计,设置内审机构,归属监事会领导,对会计业务进行日常的内部审计监督。
(3)明确财务人员的信息供给主体的地位,强化披露财务信息的内部监督。
5、建立外部约束机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是制止和防范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
(1)制定 科学 、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会计法》、《证券法》、《 企业 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股票发行与变量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等 法律 规范制度所构成。但是目前我国有关现行法规制度中仍存在漏洞和不足,如财务信息披露中对重大事件披露的规定显得不够明确和完整等,这些地方都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2)加大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力度。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改革多头管理的体制。证券监管部门的设置应集中到两个层次:一是中央级的证券监管部门。负责对全国上市公司进行客观监管,统一制定证券市场政策和上市信息披露规范;二是证券交易所,它就遵循中央证券监管部门的规定,对上市公司的日常活动和财务信息披露进行具体的详细的监管。
②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察员制度由 中国 证监会及其驻各地派出机构委派信息监察员到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申报、年报、股利分配等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监督。
③证券监管部门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办法,对违规行为予以明确界定,坚决杜绝不规范行为。
参 考 文 献
[1] 邱小峰.浅析公平信息披露原则[J].现代商贸工业.2007(06):148-149.
[2] 李明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四川:西华大学.2007(4).
[3] 蒋义宏.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及时性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 吴琳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 2007(09):101-103.
[5] 蒋顺才,刘雪辉,刘迎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 冯化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6).
[7] 由晓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2):118-119.
[8] 彭巩.强化会计事务所监管的几点对策[J].财政监督.2008(04):40-41.
[9]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R].2008.9.
[10]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R].2008.10.
[11] 祝婧然、朱洪远、杨世勇:“我国机构投资者中的制约因素分析”,载于《投资分析》,2009年5月版
[12] 北京师范大学研制的《2010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数报告》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