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一、1、请简要回答:什么是内部控制?
2、请简要回答: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哪些问题?
3、就如何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谈谈你的观点。
1、答:内部控制,人们一般认为是指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证交易的高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法律、规章的遵从性,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关联系、相关制约关系,所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措施。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历史阶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COSO)对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COSO委员会1992年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中的定义,内部控制是受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达到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设计的过程。1995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发布的《第78号审计准则公告》中,接受了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2、答: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我认为,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组织虚位。由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还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经营个体。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经常只有一个“虚职”,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
(二)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上,没有形成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责任不明。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我国企业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区域: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
(四)内控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答:我国企业经营失败的很多问题都与内部控制的薄弱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的失真以及违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因此,要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必须:
(一)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已经陈旧的内部控制观念。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来看,虽然都与会计、审计有关,但不能把内部控制仅仅限于与会计、审计的范畴。必须从管理学、审计学、会计学、信息系统论、 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来看待内部控制
(二)加强研究,丰富理论,建立标准,示范指导。内部控制理论落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之一。管理、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传统内部控制理论,使我国企业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三)强化监督,督促实施。内部控制示范体系建立之后,企业能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切实予以实施,需要有监督力量。
(四)深化改革,健全机制。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三是重塑组织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四是强化企业经营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五是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总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从本质上来说,是企业内部的问题,其根本动力应当来源于企业自身。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企业这种加强内部控制的动力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我国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内部控制的示范体系,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促使企业加强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