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家族型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答辩问题
问题1、为什么对“企业内控”机制这么感兴趣?
答:西方国家资本市场历史悠长,因此西方国家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较为成熟,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相应的规范和实证性研究,但是专门针对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却很少。此外,国外内控经验也不一定适用于我国企业。在国内方面,家族企业通过完善的内控而成功的案例并不多,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也较少,缺少完整的理论系统,目前研究主要围绕如何完善家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而且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探讨上,虽然家族企业内斗是近期热点话题,但是大多数只是针对家族内斗的新闻报道,或是分析其过程,对于家族企业内控的一整套体系,以及内部控制对于家族企业的影响没有系统性的研究。这是对“企业内控”的兴趣之所在。
问题2、论述企业内控机制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性?
答:成立于1985年的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委员会为美国全国舞弊报告委员会提供支持。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使用的法律法规”。
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其中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政治、道德价值观和能力,管理当局的理念和经营风格,管理当局确立权威性和责任、组织和开发员工的方法等;风险评估是为了达成组织目标而对于相关的风险所进行的辨别与分析;控制活动是为了确保实现管理当局的目标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审批、授权、验证、确认、经营业绩的复核、资产的安全性等;信息与沟通是指为了保证员工履行职责而必须识别、获取的信息及其沟通;监控是对内部控制实施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经营活动中的持续监控,即日常管理和监督、员工履行职责的行动等,也包括个别评价,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并强而有力的执行内控制度,让其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实现经营机制转换,从而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明确企业管理权责,进而去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实现对运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保证企业健康,稳定而有效率的发展,为企业全面发展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科学、合理、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是家族型企业完善企业制度的本身需求,也是企业要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前提.
问题3、简答大中小型企业内控机制的不同?
答:中小企业的和大型企业的内控机制不同之处,往往也是中小企业管理失效的表征. 1.中小企业往往重生产与销售,忽视或不重视企业内控机制.在应对风险时,才来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运气好尚可“亡羊补牢”,时运不济将面临破产或重组并购.而大企业往往更注重事前,与过程中的监督、控制.让企业在面对风险或机遇时更具竞争力.进而更大更强.2中小型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由于中小型企业主往往重生产与销售,而忽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以及中小企业规模等因数,较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单一,以至部分人员需身兼数职位,导致“球员兼裁判”发生,从而无法有效的执行内控机制.另在中小型企业主决策时,因机制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使决策背离现实状况,发生风险. 大型企业往往较中小型企业更加注重内控机制与执行力.比如在员工思想建设上,以及人才技能培训.在大型企业中都有较为健全的培训机制,以及绩效管理机制.较中小型企业而言,因为具备健全的内控机制,和强而有力的执行力.能有效的预防风险发生.
3会计核算工作能力薄弱。受到组织成本、生产规模和人才资源 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非常简单,专业性很不强, 内部控制较弱。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力量薄弱,会计制度通常不 能健全。由于对优秀财务管理人员的吸引力不大,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欠佳,导致最高决策者难于进行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作用,忽略生产、管理与效益的关系。较大型企业而言其内部设有监控机构并人员配备较齐,比如有内审部门,财务总监,执行总会计师制度,使审计人员相互牵制,监督.但中小企业则不尽然,为所谓的短期成本,进行精简人员.而导致风险或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