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2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问题…………………………………………………3
(一)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
1.形式陈旧和力度不够………………………………………………………………3
2.开发内容局限性……………………………………………………………………3
3.开发投资少,缺乏科学性…………………………………………………………3
(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
1. 管理能力和知识不完善 ………………………………………………………3
2. 凝聚力不强、员工进取心不足…………………………………………………3
二、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对策与分析…………………………………………4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4
(二)构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4
(三)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4
(四)多建立一体化培训机制……………………………………………………… 5
(五) 完善科学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 5
参考文献………………………………………………………………………………6
内 容 摘 要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趋势下,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因此,要将人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利用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企业招聘、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激励等一系列的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全体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企业精神和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即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作用与价值。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独特的文化方式,同时也为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问题着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企业作为参与经济竞争的中坚力量,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归根结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已经突显其重要作用。人力资源在市场中属于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较为粗放,为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应通过创新加强科学管理,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模式的精细化。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目前,企业人员的基本文化、技能素质相对较低,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资金周转也相对缓慢。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使员工加强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提升经济主体的科技含量和时效性,同时也使对员工本身的心智、道德等方面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人力资源的开发存在的问题包括:
第一,人力资源开发形式较为陈旧,人才引进的力度不够。目前,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形式集中于培训、交流等方面,并未取得良好的收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更新速度较快,要求对企业人力资源采取多种形式的有效开发。
第二,人力资源开发内容具有局限性,主要集中于知识技能的开发,对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并未加强。
第三,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少,培训体系落后,缺乏科学性。部分企业,由于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不舍得进行人力资本的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各不足。同时,由于培训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完善,对员工培训缺乏系统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没有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及制定全面、长期的培训计划,内容和形式过于单调。
(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第一,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和知识不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是领导管理者,因此,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和知识背景尤为重要。然而,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类人才总量偏少,其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于技术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偏重于生产技术和专业知识,缺少系统的经济管理知识和经验。基于以上原因,企业的领导阶层未能实现科学化管理,致使人力资源配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只重视资金、设备等硬件设施,一味追求生产结果。他们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有形的设备更新和原材料建设等方面,而不愿意投资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未认识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在企业的重要意义。
第二,企业凝聚力不强、员工进取心不足。在管理上,企业为确保任务完成,往往采取高压态势,忽视职工对丰富工作经验,提升灵活就业能力、实现心理成就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一些工作能力强、表现优秀的职工不能选拔到管理岗位,不能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阻碍了人才发展,削弱了职工的积极性。
二、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个企业要想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财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将人力资源数量调节、合理配置、教育培训、人员激励等手段有效配合,具体而言,要做到几下以点: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在当前国际化的经济形势中,我国企业应对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调整,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人为本”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本质。秉承这个理念,我国企业已经将劳动关系法整合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我国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劳动合同法的各项规定,不断改善用工环境,提高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第二,构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部门负有招募雇用、培训发展、薪酬福利、员工关系、人事记录、健康安全、战略规划等职能,而且各个职能要相互关联,统一协调。在管理方式上,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每个管理者都应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参与者,人的管理应分散到企业中每个管理者甚至是每一个职工身上。每个领导者都要掌握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要懂得了解职工的需要、需求及其心理变化,从而激发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发展。
转贴第三,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企业要引入竞争机制,要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有公平的机会参与竞争。要明确用人标准,细化选人用人条件。公开选人用人的决定过程,杜绝暗箱操作,从而避免和消除人们的怀疑,并可以提高被任用人员的公信力。建立定期评估和用人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改变用人权力高度集中的弊端,减少用人上的失误。同时,在吸引优秀人才时,高工资等物质报酬固然行之有效,但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团队,必须依靠组织文化来支撑。因此,建立与完善组织与企业文化非常重要。
第四,建立一体化培训机制。全员性、终身性、多样性、计划性是当今世界的培训发展趋势。企业要使培训切实有效,必须真正建立起培训、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将培训视为企业的义务和职工的权力,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制度上增强职工对培训的认同感,激励职工自觉参加培训,使其积极、主动地提高技能水平,从而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第五,完善科学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更加有效和充分的工作绩效的科学考评。在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方面,探索建立科学的具有目的、内容、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的量化考核体系、评价方式和方法,把员工的绩效考评与奖惩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依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决定员工的岗位、薪酬、晋升和培训,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是时代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只有充分尊重人的价值,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管理举措,建立并完善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潜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归属感,才能使企业不断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永远保持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基业常青。
参考文献
1、宋华峰,王宝林.我国固定人力资源开发薄弱的成因探析[J].前沿,2004(2).
2、袁晓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现状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0(2).
3、陈云玉.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0(4).
4、滕毅轩.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解决方案[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5、李京.私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3.
6、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徐建林,马辉峰.五步管好员工[J].企业管理,2007,5.
8、王敏,郭丽华.现代企业管理手册[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