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6 09:23:10
文档分类: 工商管理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5152
目 录
1、资源开发与环境
1.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2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1.3土地、森林等资源的利用
2、我国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
3、我国环境保护的盲区
4、结语

内 容 摘 要
摘要: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也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环境问题愈发严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环境的保护问题。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20世纪 80年代以后,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增长,开展了各种规模的工程建设,开采利用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但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经济增长、工程建设、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及社会的持续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深入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更深刻地理解人口、资源、发展及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好环境,是新世纪之初我们面对的十分艰巨的任务。
1、资源开发与环境
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森林、草原及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开采后具有恢复性和不可恢复性的特征,对于人类都是极其宝贵的。人类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自古有之,这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污染则会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甚至引起一系列地质灾害,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将更为突出。
1.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于人类的宝贵资源,水对人
类的生存、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虽然全球的总水量并不少,但能够被人类开发利用的仅是江河湖泊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不到全球总水量的0.3%。目前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近 80个 ,人口数量达 l5亿之多 ,即水资源危机是全球性的。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不大,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是东南沿海多,西北少,数量相差十分悬殊,水资源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又不均匀。目前,我国缺水或严重缺水的城市已超过
300个,北方城市皱水表现更为突出。工业缺少生产用水,农业缺少灌溉用水及居民缺少生活用水,水质下降也是缺水的主要特征。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一方面是水资源总量不足,另一方面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无节制开采利用地下水、地表水,破坏了水资源的均衡条件,改变了水动力场,造成水资源量减少。如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黄河近几年长时间断流等,这些改变了水循环及交替周期,水恢复能力减弱。同时也降低了水体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和地下介质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加速了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破坏了水环境。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增长,必然加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同时含有大量污染物的废水又排放回大自然中,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放的废水 40%为居民生活污水,60%为工业废水,对水环境污染的特征是:城市及其附近河流、地下水宁亏染较严重,工业较发达城镇附近水域水环境荇染逐渐加重。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也造成了水环境污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消耗的农药及化肥的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这些化肥、农药很大~部分残留于土壤中,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人地表水中或渗人地下水中使之污染加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显突出。
1.2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是不可恢复的自然资源。地球形成之后,经历了漫长地质时代和各种地质作用生成了各种矿产资源,埋藏于地表之下或裸露于地表,说明了矿产资源的宝贵性目前人类所消耗的能源、工业原料等绝大多数来自矿产资源,表明了矿产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及价值性。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矿产资源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需物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富裕程度指标从矿产资源消耗上就可充分体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地球上各种矿产资源的开采规模、速度都在加大,尽管地球上矿产资源种类很多,储量很大,但矿产资源是不能再生的,终有枯竭之时。由于人口众多的原困,我国也是一个资源的消费大国,已探明的一些矿产资源数量较多,储存量也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并不多,一些矿产资源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会造成对森林、土地的破坏,对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对空气的污染等,也会造成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和破坏,如2001年 11月 1日发生于河南洛宁县的氰化钠液体泄露事件,载有 10t的储液罐车倾覆,大量的氰化钠液体泄露并流人洛河,使洛河变成一条死亡之河。由于发现及时和当地政府采取急救措施得力,氰化钠没有流入洛阳市区,没有流人黄河。但污染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在人民的心目中难以消失,许多百姓离开家园,到其他地方寻求暂时的安全。造成这次严重污染事件的原因就是对矿产资源的乱采乱开。在秦岭末端的洛阳是一个产金区,是许多河流的源头,分布着许多私人和国有金矿,将矿石变换为黄金的重要媒介之一是一车又一车的剧毒的氰化钠。l0多年来,洛宁县的金矿用了多少氰化钠难以统计,有多少未被氧化的氰负离子混杂在矿泥中,对土地、河流的污染程度人们只是定 眭了解。但我们可以说:被剧毒污染的环境,不只是伤害人类和其他生命,毒害的范围是宽广的,影响时同将是漫长的。事件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对危险化学品管理当中存在的漏洞,另一方面更说明了我国资源开发过程中所付出的环境污染的代价。同时也告诫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矿区的环境问题。应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发展经济更要保护环境。
1.3 土地、森林等资源的利用
土地资源面积是有限的,人类的衣食住行都在陆地表层的土地中进行,土地也孕育着自然界的综合生态系统。只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粮食,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农业角度就是因地制宜,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城市建设,工矿企业建设等必须认识到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我国是用全世界 1/14的耕地面积,养活全球 1/4的人口,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取得的伟大成就,更突出地反映了我国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现在我国经济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使耕地面积逐年递减,而人口数量仍会逐渐增加,到 2l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数量将达到 16亿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不会缓解,并将越来越突出。同时,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存在着土壤肥力下降,沙漠化、盐渍化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壤严重污染等问题。
森林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了木材,但森林对人类的作用、功能远远不止如此。我国森林面积总量及林木对于陆地覆盖率相对而言均较低。但由于人口原因及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森林的采伐量超过森林资源的更新量。据统计,我国森林资源采伐大于生长量 10.6% ,大于可伐量43%,致使我国森J林面积每年减少 2%~3% 。毁林种地,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等都无情地破坏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的同时,在自然界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对调节气候、防风防沙、水土保持、净化大气、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乱砍乱伐森林资源的恶果使森林面积下降.林 副产品短缺,珍稀动植物灭绝,造成生态系统恶化,对于环境的保护、气候的变化及水土流失的防治都是十分不利的。
2、我国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盲目发展及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环境质量恶化以及资源的浪费,甚至枯竭和破坏。我国现在经济发展是属于租放型的,也即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的,这与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经历完全相似。人类对于环境的认识是从 20世纪中叶开始,在 20世纪 50年代以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显突出,危害人类生命、震惊世界的事件不断发生,引起原因就是人口快速增加及都市化速度加快、工业的高速发展并不断集中和规模的扩大。联合国 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两次大会的主要成果是明确了保护环境必须成为全人类的一致行动,保护环境主要应改变发展模式,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对于生存环境的认识、再认识,经验教训提醒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更应促进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严肃思考。从1973年 8月至 1996年 7月,我国共召开了4次环境保护会议,并在 1983年 12月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宣布了“环境保护是中国现代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表明了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同时也制定了“环境保护基本法”和其它相关法规保护环境。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工农业物质基础薄弱,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发展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投人多,产出少,排污量大,经济效益低下。在 2O世纪8O年代末,我国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950亿元,占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 6%以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3% 一5% 。中国的环境污染显然重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物近 70%来自工业生产,工业污染的治理欠账达 2000亿 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强调强化管理,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在治理、控制污染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我国面对的环境问题仍很严峻。大型工矿企业经过治理和技术改造,“三废 ” 的排放量已减少或达到排放标准,但尚有一些企业设备陈旧落后,效益低下,对 “三废”仍是超标排放,一如既往的污染环境,尤其乡镇的造纸、化工业表现明显。就我国环境问题总体而言,污染破坏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控制,“谁污染,谁治理 ”的法规尚难以体现我国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现状,污染后难以治理,治理的代价也十分巨大。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除经济和技术原因外,还存在行政管理上的力度、范围相对跟不上等原因。
3、我国环境保护的盲区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人类到环境系统的发展规律出发制定立国之策、治国之策。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不是指局部、区域或一个国家,而是指全球性的环境变化问题。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气候变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海平面上升等都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努力。那么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个人口大国,更应注重环境的保护,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针对我国的国情,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做,存在诸多的环境问题要去解决,但首先应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如“白色污染”问题 的解决相对而言并不难,只要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白色污染 ”是 可以消除的;废旧电池的乱扔,对土壤、对环境的危害很长时间才能被发现,甚至几十年都难以消除,具有潜在性、长期性,甚至是灾难性。其他的固体造成的危害可能比废水、废气造成的危害严重得多。这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从自身做起。其次是加大对资源开发利用、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管理力度。传统的环境保护重点是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的防护与治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引发的环境问题 ——不 仅包括土地、森林、草原的破坏、水环境的污染问题.还包括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引发的自然灾害问题及自然资源枯竭问题,应对资源开发利用中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预测和预防。包括:荇染源、污染环境、生态环境、资源破坏及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测等。同时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如对森林、破坏植被的恢复等。寻求解决由于资源开发引发环境问题的最优方案,需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采用相应的法律、经济、教育及行政手段来使资源开发中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再次,应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法。环境管理的重要职能就是监督,强化监督检查职能,保证工农业发展等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低。我国的环保工作应消除
盲区,全方位监督检查。
4、结语
全球的环境问题是复杂的,表现为多种形式,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人类对于环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护环境。我国已经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的法规、条例,宗旨就是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环境污染、破坏和防治,只能遵循以防护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对其治理是很难的,经济代价是非常巨大的。如地下水受到污染,污染源被控制后,一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在自然状态下使水质复原。英国洛里齐地区 1815年曾修建过~座煤气厂。在 1830年就倒闭 了,酚醛化合物下渗并滞留白垩系地层中。到 20世纪50年代还在污染新的水井,无疑渗入的有害物质 140多年后还未消失 。为了人类生存的持续发展,必须保护资源和环境

参 考 文 献
1 刘天齐 环境保护,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30,48
2 沈继方 .高云福 地下木与环境.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2.73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