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内容摘要
论文内容
文献参考
内 容 摘 要
人力资源作为资源之一,是政府机构、企业、社会团体等一起组织发展的核心,为了组织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人力资源开发起来,人力资源带来最有价值的发挥,最有效的运用,促进组织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了人力资源内在机理、国有企业当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对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一些思考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及现实意义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管理思想的体现, 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管理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涵盖了传统人事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 而且使这些具体工作内容紧紧围绕组织战略和工作目标来进行。它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 把握其与物质资源绝然不同的特性,即活的、有生命的资源和智慧性、触动性、再生性、周期性等特征, 高度重视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研究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与事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注意把握人的动态变化信息和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它视员工为组织的稀缺资源,是组织活力的源泉,是组织具有竞争力和取得成功的根本;它从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潜能出发,主张用科学的人道的方式对待员工,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动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选择,帮助他们完善自我、实现目标和价值。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面临中国当前企业改革、事业改革、政治改革的新形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在组织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组织应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科学认识人才资源的内涵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规律的
基础上,实现用人策略的更新与转变。因此,研究和发展好组织当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充分发挥生产要素中最主动因素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是当前所有组织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的人力资源素质与我国的大国地位还是很不相符。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际竞争的胜利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胜利。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成功有极大的关系,而现在追求发展,就先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的主体,他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关键要素,因此,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目前,许多组织还延续着过去那种“人事管理”的模式,通过组织的人事制度,硬性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员工,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人的管理方式恰恰与传统人事管理相反,它对员工的管理是柔性的,基于员工的立场,发现员工的需求,致力于建立一种把人的因素同组
织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的机制。透过这种机制,力求在组织内部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力求在员工和员工之间,组织与员工之间达成双赢的协作关系,例如:一些企业会对办公室的摆设进行布置,摆放一些花和植物和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这样员工会感确不到办公室的刻板气氛,令工作人员更有在家的感觉,还有每月举行员工生日祝贺活动,集合办公室员工对每月生日的员工给予赠送礼品哪怕是一张贺卡,都代表作关心与关怀,这是与传统组织人事管理有所不同,从这细微的小事看这更显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具人性化更易员
工接受。因此,我们应该跳出传统人事管理的旧观念和旧框框,与时俱进,树立适合现代组织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理念。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原因分析。
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企业家创新的综合素质水平在世界46个主要国家中仅列在第41位,能胜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及开发市场的素质能力列在倒数第一位。这样的企业家队伍是根本不可能带领我国组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胜的组织高层管理者是组织的将帅和灵魂,是组织成败的关键。对他们的开发管理较之对一般员工的开发管理, 应当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当务之急,首先是让他们补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一课, 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其次,采用科学的测评技术和方法,评估其综合素质,发现和挖掘其潜能;第三, 引进竞争机制,考核其绩效,优胜劣汰;第四,按照人才市场的价值和组织的经营状况确定其应当享受的工薪报酬和福利待遇。做好组织高层管理人员的。开发管理工作应当成为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点,也是组织兴旺发达,立于不败之地的希望所在。第五、职责不清,政企不分。政企不分在当前国有企业中任然存在,很多企业任然要受到行政的约束,不能真正的市场化。陷入上述误区的根本原因是受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影响,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走出误区,必须深刻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同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必须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加大组织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力度,改革一切阻碍组织进步和发展的旧规章、旧制度、旧运行机制和旧运行方式;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员工队伍;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队伍。走出误区,才能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真正成为组织管理的重中之重,促使我国组织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搞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综合以上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主要取决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量调节
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 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个基本途径。不管是何种组织,人力都不能投入太多,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必须匹配,人均技术装备及资金占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另外,组织的各项资源投入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任务决定。人力投入太多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下降。但是,人力也不可投入太少,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
(二)合理配置。
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 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个基本途径。由于每个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各部门相互协作完成的,因此,组织各部门生产力必须均衡。某一部门若人力不足, 就会影响到其他各部门的产出而导致整个组织生产率下降。例如,目前国有企业有的生产部门人手不足,而后勤及管理部门却人浮于事;有的研究开发部门力量单薄,销售机构也不发达,生产车间却处于半停产状态,这就是生产力失衡的表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要通过调剂人力解决生产力平衡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特长不同,在不同部门及岗位上的生产力也不同,因此,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根据组织目标和任务,按照量才录用,用人所长的原则,对员工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努力发挥他们的专长和才能,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教育和培训。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组织员工的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三个基本途径。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供的研究结果,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指数曲线关系,如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劳动生产率43%,初中毕业108%,大学毕业提高300%。舒尔茨早在20 世纪60 年代也指出并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可见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组织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组织要把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对培训工作加强管理。
(四)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
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就是要实现政府与企业社会职能的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开。政府不应直接管理企业,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随意截留企业的权利,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政企分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二是大量裁减专业经济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三是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作为过渡性措施,要保留部分专业部门,主要职能为制定行业规划和引导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五、结束语。
总之,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趋势下,人力资源已成为组织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但是,要将人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个组织只要将人力资源数量调节、合理配置、教育培训、人员激励、政企分开等手段有效配合起来,就可以大大提高组织劳动生产率,为组织创造更多的财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周占文 主编. 《人力资源管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陈刚 吴焕明著.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施必善编著. 《人力经理必做的100件事》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