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前言
二...人员管理
三...改革创新
四...管理的决策
内 容 摘 要
就中国目前形式来说,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自然需要一些企业,中小型企业占的比例比较大,同时,在管理方面,中小型企业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管理,人员流动等问题,如果不进行解决,势必会影响其长远的发展。本文主要对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如何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管理 改革 决策
中小型企业管理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40%和60%,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这些充分反映了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说明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不仅是扩大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市场的短期政策选择,也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需要。但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它们在与大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效益比大企业明显要低。加之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加入WTO后新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人员管理
(1)人员素质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人都投入到创办民企的过程中,企业面临人员流动大,而且员工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个人素质差异大的问题。导致企业在做出一些决策的时候不能及时的实施,而且员工在这些决策实施时也不能做到都积极的实施。而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要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其知识结构,转变其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更新思想,改变狭隘的小生产意识。中小企业家要主动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及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内容,努力成为懂经营管理,有头脑、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民营企业家。
(2)任人唯亲
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的亲戚和朋友,任人唯亲的现象时有发生,靠家庭和亲情等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来维系企业。另外由于企业的这种封闭性和不规范性,使得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引进具有排他性,不利于从外部吸引优秀人才。
要做好选拔优秀人才的工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面向全社会招聘,吸纳贤才。另外,管理者的选择也必须足够重视,要保持此项工作的透明度,让更多的人参与评价,使管理者接受公众评判。经过几年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来源和配置逐渐趋向合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当公司的所有者遇到涉及亲朋好友等企业成员利益时,要尽量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处理。
(3)管理的时候权力问题
中小型企业在管理的时候,都想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不想放权下去,害怕公司其他人员掌握权力。这样会使公司的管理人员觉得无用武之地,而且产生不信任感,使得员工懒惰,无法产生企业向心力,对企业的发展是很大的阻碍 。
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放权、用人,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部属的积极性,使其为企业多做贡献,忘我工作。用人之大忌乃揽权不放。管理者放权于下属很有必要,因为公司的事务有大有小,管理者应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事情,有些不很重要的工作,或是各样琐碎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下属,把权力下放给他们,让他们把各样事情都处理妥当,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其他事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管理者根本就没有能力处理的某些工作,就更应该授权,把权力和责任一起交给下属
三.改革创新
中小型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时常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有效改革模式,通过多种形式放开搞活的国有小型企业已超过80%,改制后的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在结构调整方面,通过兼并破产等措施使一大批困难企业退出了时场,优化了结构,消除了亏损源,初步建立了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企业活力总体上进一步增强。但有的地区和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还存在着改制方案不完善、履行审批程序不严格、审计评估不规范、产权转让不透明、对维护职工权益重视不够、没有找到切实有效的改革出路等问题。特别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仍有相当部份中小型企业未找到行之有效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如何有效的持续推进改革,寻求一条国有中小型企业有效的生存与发展模式,正确指导尚未改革的国有中小企业,大力扶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仍是当前国有中小企业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和值得研讨的课题,特别是如何做大做强改制后的国有中小企业,更是普遍关注问题和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小型企业面要改革面临许多的问题,资金短缺,决策执行力不强, 这些都是导致企业的改革不能顺利而且强力执行的原因,任何企业必须要改革,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闭门造车只会失败,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的生存和发展,管理人员要有魄力,要对企业进行改革,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现在社会环境, 不能因为企业资金少而不敢改革,好的改革策略必须要快速的执行,选择专业的人员对改革的过程进行监督和领导,如果在改革过程中有问题,可以即时的进行处理,而不是让问题堆积过多而导致改革的失败。
四.管理人员的决策 1.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广大中小企业的素质和发展,因此首先企业家自身要努力提高素质,在观念、能力方面下大工夫。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的素质提高了,企业家们自己会思考企业发展的各种问题。解决家族管理的问题,首先必须由企业家自身来推动,高素质的企业家,才能深刻认识到家族管理的各种弊端,并积极推动变革。
2.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治理。首先,中小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进行企业内部治理机构的改革完善。建立健全企业组织机构,正确处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制订系统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实现中小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型,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其次,完善内部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现从集权向放权的改革。只有采取科学的授权方式,才能合理分权,实现从集权到分权的成长转型,把企业做大做强;最后,要完善中小企业决策制度。建立中小企业完善规范的决策制度,使中小企业决策在规范的制度下运行,制约老板“一言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老板的一意孤行、个人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3.重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个中小企业若要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有一支能踏踏实实为企业服务且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人是企业的灵魂,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企业就是空的。
4.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要加强财务管理,中小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样才能规范企业的投资决策管理、企业的资金使用与控制,有利于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同时要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
5.提高中小企业营销管理水平。(1)确立企业整体营销观念,不仅仅把工作重点放在推销方面,而是在一种更高的层次上来思考市场营销,完善营销战略规划、市场调研、营销组合研究与规划等系统营销工作;(2)采取集中性营销竞争战略。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在市场上要避开与大企业的直接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可用价格优势、市场需求优势来立足市场,扩充市场,寻找市场空隙,进行聚焦市场营销。中小企业通过深度的市场细分,把需求未满足或未充分满足而竞争又较小的“利基”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然后集中全力,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3)企业间合作。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间合作,整合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共同把市场做大,从而实现共赢。可考虑采取如下形式进行合作营销:如为大企业生产零部件、配套产品,可利用大企业的销售网、技术力量和信用能力使中小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管理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或者作为承包方参与外包经营;还可以考虑与其他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结成联盟。
参 考 文 献
参考文献:[1]李自如.现代企业管理学[M].四川: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2]高鑫.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基本问题的探析[J].经营管理,2006,(12).[3]郝字光,孙海涛.对民营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5,(3).[4]林茂臣.刍谈民营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创新[J].甘肃农业,2005,(1).[5]朱瑞珍,蒋晗晖.我国中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200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