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我国投资的基本内容
我国投资渠道的现状
我国投资渠道狭窄的原因
拓宽我国投资渠道的途径
内 容 摘 要
中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让国民已经基本摆脱吃饱穿暖的问题。然而,随着国民经济意识越来越强,投资理财风头渐起。然而,放眼望去,以前独占鳌头的房地产也渐渐疲软。可是其他投资渠道由于政治因素,经济环境,管理不畅等原因不能取得中小投资的信任,那些高回报的投资又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是什么造成我国投资环境的单一性,又该怎样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呢?我们可以从现有的投资渠道中进行分析对比,对症下药。
正所谓,民富才能国强。也正因如此,随着中国经济不断从快速到现在的平稳发展,中国的民生问题不断得到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就衣,食来说,我国现在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度过了所谓的平穷阶段。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也在发展。虽然现在很少有人有衣食之忧。但是,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住,行以及权益的平等和社会分配的公平等问题。现在的民生问题实际上比改革开放前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复杂。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基础的衣,食问题,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从古至今,人民都是国家的基石,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巩固国家的基石,国家才能得以富强,得以发展。
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贫富差距拉大的同时,一般以为着劳动的竞争激烈程度高于资本竞争,资本回报高于劳动者回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愿意把钱去投资而非储蓄。股市,房地产,贵金属等,这些与其说是投资者会去选择的,不如说是只能选择这些。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局面?
过去10年间房地产似乎为投资者所热衷,恰恰相反中国最大的资本市场--股市却让人伤透了心。从2000年开始,中国股市好几年是大熊市,到2005年第四季度才出现好转。这个熊市期间,平均来看股民不仅没有得到回报,总体财富反而大为缩水。除了风险大,回报率低外,缺少投资渠道也是大量资金涌入地产投资市场的原因之一。
在美国,金融产品非常丰富,投资渠道非常多。除了股市和自主投资实业之外,债券,信托,资产证券化等市场都非常发达,尤其是抵押贷款证券化,已然是美国最大的资本市场。而在中国,金融产品比较单一,而且创新的步伐似乎还跟不上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的速度。而自主创业,又受到诸多准入限制,制度成本和交易费用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资金进入房产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温州人在中国无论是自主投资意识还是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提到温州人却和“炒房团”联系在了一起!还有很多中产阶级和普通市民,他们投资房产大多属于跟进性质,比起那些投资主力的富人肯定要慢半拍,因而在价格上升阶段盈利较少,一旦出现波动,却是最大的受害者。但是他们依然趋之若鹜的进来,这些都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投资渠道确实太匮乏了。
所以,要解决大量资金要涌入房产的解决办法,根本出路还在广开投资渠道,让百姓有不同的选择。
我国投资渠道的现状
我国投资渠道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拓宽的,但从我国投资渠道的现状看还是比较狭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储蓄存款。中国的高储蓄率世界闻名。2013年9月,我国居民储蓄连续3个月突破43 万元,人均储蓄超过3万元,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虽然近几年居民储蓄率已有下降,但全世界比较还是遥遥领先。
国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债也从被动的行政摊派逐渐过度到市场发行的方式,成为居民投资的主要渠道。我国国债的每年发行筹资额在2000亿元左右。而真正能够为我国居民投资的也就在300亿元,大部分为银行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垄断。
企业债券。债券市场的发展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而不断发展重视起来的。我国自1981年开始,为平衡财政预算,财政部开始发行国库券,发行对象是企业,政府机关,团队,部队,事业单位和个人。伺候陆续发行了国家重点建设国债,财政债券等。随着国债的发展和壮大,我国金融券和企业债券也运营而生。1984年我国开始出现企业债券,1987年,我国一些大企业开始发行重点企业债券。伺候,我国又出现了企业短期融资债券,内部债券等,虽然我国企业债券发行远早于股票市场,但与股票融资相比,发展缓慢。
股票。自1992年我国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深证证券交易所以来,股票融资成为我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手段,也同时开辟了我国居民投资的新渠道。截止至2014-06-10,在上海,深证证券所上市的公司累计达到1578家
基金和其他投资渠道。自2001年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准发行华安创新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标志着证券投资基金进入了心的发展阶段。开放式基金逐渐成为具名投资证券市场的重要途径。其他还有期货投资,信托投资,P2P等新兴投资渠道。
我国投资渠道狭窄的原因
从以上投资渠道来看,渠道并不狭窄。但是,从我国居民投资的规模来看,存在投资取代单一投资途径狭窄。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成为我国居民投资的最主要渠道。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比较,我国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和集中。那么,造成我国居民投资渠道狭窄的主要原因有那些?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我国是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度的国家,在逐步过度的过程中各项市场经济制度需要逐步完善。然而,各项制度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医疗。养老保险这些我们都能接触到的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英雌,出于以防不测之需要,我国居民投资主要以储蓄为主的重要原因。
宣传引导不够。我国投资渠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拓宽。然而,投资品种的增加并没有能够充分的得到宣传而为我国居民投资者充分认识,如国债投资品种的宣传,证券投资基金品种的宣传等等都没有能够很好的开展,是居民投资者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些投资的利弊,同时,现在保险,股市,基金等多种投资商品看死琳琅满目,却不同程度的遭到居民投资者的质疑。与一般产品不同的是,这些理财产品需要不小的学习成本,产品条款太多,真正了解的太少,对于居投资者望而生畏。因而,投资这些理财产品也只是小部分人的事。
管理体制混乱。我国是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度的国家,在过度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政出多门,管理体制混乱的现象。从提交申请到审批可能都要经过经贸委,计委等部门,轮转下来,最后通过证监会审批才能上市融资,政出多门可见一般。
证券市场发展不平衡。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两个市场应该相互协调发展。在成熟的的国际经融市场上,股票和债券是两大基础性的融资手段,发展程度难分高下,而在我国,股票市场一片红火,而债券市场冷冷清清,无论是从筹集规模和交易规模上来看,股票市场都让债券市场望尘莫及。长期以来,我们对于企业债券市场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清,把债券投资当做财政投资和银行贷款的补充手段,形成“重股票,轻债券;重国债,轻企业债券”的政策导向。
拓宽我国投资渠道的途径
从以上原因不难看出为什么我国居民投资渠道狭窄,造成的主要原因由那些。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管理不善,宣传力度不够等都造成了居民投资困难,投资风险大,回报率却小的窘境。关于怎样发张居民投资渠道的对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拓宽投资渠道,树立投资者信心。信心的缺失,让人们只能选择相信有国家信用担保的国债或银行存款。国债的受欢迎反应了国债的公信力,但也是普通是面对当前银行利息以及理财渠道狭窄的无奈。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人们已经意识到现在存银行实际是在赔钱,赚取的利息还不够付所得税的呢。又对其他高门槛高风险的投资渠道望而生畏。由此可见,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固然重要,但更中澳的是重塑投资者对金融新品的信心。主要可以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惩失信者等手段,同时加大对中小居民投资者关于金融产品的宣传力度,使投资者快速了解投资产品。
大力发展以信托,众筹等为代表的投资产品。对于中小居民投资者来说,存款或购买国债较为稳妥,但收益率低;投资股票有可能获得较高收益,但对于投资经验不足的投资者来说,投资股市风险是很大的,股市变幻莫测,投资者缺乏经验,加上信息条件的限制,难以在股票中获得很好的投资收益。以信托,众筹为代表的新型的投资工具,把众多中小投资的资金汇集起来进行组合投资,有专家来管理和运作,经营稳定,收益可观,可以专门为投资者设计间接投资工具,投资领域可以组合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大大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之所以受到许多国家中小居民投资者的欢迎,发展如此迅速,与其独特的优势有关。信托,众筹等投资产品吸收社会上中小居民投资者的闲散资金,为企业筹集资金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实际上祈祷了把储蓄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的作用。这种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特别是对于某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小居民投资者因为资金规模的限制无法参加,但通过这种方式,汇集大量的个人资金投资于实业项目,不仅增加了个人投资渠道,同时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心的来源。当然,发展信托,众筹产品要注意适合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同时要注意产品的门槛设置不要骗高,以免不少投资者被挡门外。
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为适应证券市场的平衡发展需要,使其与股票市场发展均衡,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要大力培育债券市场。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市场效率。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不仅有利于各类发券主体筹集资金,而且有利于所有市场成员防范和分散风险,更加有利于投资者拓宽投资渠道。
综上所述,改善我国投资环境需要政府和国民相辅相成。政府不断提供新型投资方向,扶植好的理财产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公信力。而国民可以大胆尝试新型投资理财产品,分散投资。
参 考 文 献
2014-04-28 党报
2015-01-18 中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