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二、中小企业的经营应具备的要素
三、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
四、民营中小企业与国营企业的比较
五、中小企业在持续经营观念创意中的前景
六、我国中小企业如何持续发展
内 容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之一。它们从拾补缺的地位逐渐成长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与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由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理念逐步成熟、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中小企业面临空前的挑战。如何能够使到中小企业可以持续发展下去,这成为各中小企业面对的难题,即要持续又要发展,使到很多中小企业都倒闭在这个问题上。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崇尚规则高于一切,我国中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因此,为了顺应国际潮流,中小企业应侧重在培养企业战略领袖、实施战略管理、开拓创新、塑造杰出企业文化四方面苦练内功,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中小型企业持续经营
关键字:中小企业、、企业家、企业制度,管理方式、创新理念
据有关资料显示:就国内注册企业总数而言,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0%以上;就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占比而言,中小企业也堪与大型企业抗衡;近年来我国的出口总额,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另外,中小企业还为全国城镇提供了近五分之四的就业机会。因此,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讨论中小企业的经营之道有着十分现实的社会意义。中小企业的显著优势是: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因而比大型企业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更能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因而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增多起来。
一、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计量、单位、人、万元、万元中型、300-2000以下、3000-30000以下、 4000-40000以下、不同类型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理想企业、高、规范、商业化、多元目标、高低成本、高额、完善、董事会、民营中小企业、商业化、利润低、高成本、企业家、家族、公共民营企业、规范、商业化高、利润、企业价值、中等成、不完善、董事会等。
二、中小企业的经营应具备的要素
(一)一个合法的经营销售的方式方法。
(二)定位好市场的位置,并进行详细的分类。
(三)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需要提供不同的销售手段。
(四)分析企业自身的内部条件,如资金的筹备,资源的利用,市场份额的比重等等的企业拥有的配备。
(五)对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六)多与其他企业联盟和外包。
(七)有自己的经营方式要不断创新,要符合大众的口味,打出不同的经营手段。
中小型企业划分中小企业与科研单位、个人或是同行的企业建立包括产品开发、产品销售在内的合作关系,合作双方不仅仅是技术的出让和受让关系,还在产品经营上保持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如参股分红、销售分成等。由于采用这种合作可以使双方的经济利益较长远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在产品的研发、技术完善方面更为有利,而且还会因为合作使得销售渠道拓宽,实现双方在经营上的共赢。 另外,在工艺技术方面,获取的方式亦同。但是,值得企业注意的是,由于产品工艺技术具有复杂、繁琐等特点,还由于工艺问题经常在日常生产中出现,而且即使有好的产品图纸,也要靠过硬的工艺条件来保证,所以企业最好有自己的工艺技术人员,切切不要舍不得在这方面投入。 统计上对中小企业的明确划分标准为:国家在统计上只对工业、建筑、交通运输 、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 和餐饮业的企业划分规模,以从业人员、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标准(见附表),统计部门根据上年统 计年报每年划分一次,一经确认,月度统计原则上不进行调整。中小企业除不包括大企业、个体户和行政事业等非 经营性单位外,应包括国民经济各行业法人企业。因此中小企业统计口径,既包括统计上有划分标准的上述行业,也包括无划分标准的国民经济其他行业法人企业。
三、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
企业在市场上的物质功能就是把购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变成产品,然后销售给客户。所以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上游行业和下游行业,任何一个企业也都有供方(上游)和需方(下游),有的企业还与一些合作伙伴具有互为供方和需方的关系,双方的产品或服务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经常在产品上或服务上互通有无,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视为供方或需方。 企业对于需方必须视其为上帝,为其提供质量良好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企业家们极其明白的,因此毋庸多论。然而如何使自己与上游企业和具有互补性的企业(可以称之为横向合作伙伴)保持良好、可靠的合作关系,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网络,也是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企业市场的定位对于现代社会来讲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地方,因为企业市场的定位即确定了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形式,也确定了服务的质量在那个方向:市场的环境分析、市场产品的欢迎程度、客户对产品的意见反馈、售后服务的满意度、产品周期的长短。
四、民营中小企业与国营企业的比较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经受了更大的生存压力,民营企业家也担负 了更多来自家族和自身的压力,因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治理结构上比国有企业更具优势。
由于企业的财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 管理缺乏制度化、 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习惯于自己管理、 自行决策, 因而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企业发展受到诸多外部约束。一是行业准入障碍。行业准入政策在不同经济类型之间存在着很 大的差别,这使得民营中小企业在选择行业时受到了很大限制。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方面处于次国民待遇地位,实际准入的行业不仅少于国有、集体企业,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民营企业家不断奋斗的历程。民营企业家一手创办企业,并使其 不断发展壮大,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中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最 重要的前提条件,其自身的才能、人际关系、信誉等也是企业极其重要的资源。企业产权单一或产权不清。产权单一体现在民营中小企业家族持股比例很高,而且往往不愿意接 受外界的参股投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委托一代理”问题几乎不存在。产权不清则体现在共有式 的产权使家庭成员之间或合伙人之间财产关系不明确。
由于业主制或合伙制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企业的财 产就是业主的财产,业主对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根本谈不上法人财产问题。另外,我国许多创立较早的中 小民营企业在创立之初往往注册为集体企业,而在政策环境改善后纷纷“摘帽”,又常常陷入产权归属之争,影 响了自身的发展壮大。解决这个中小型企业的持续发展问题有针对自己的品牌、技术、市场定位,企业观念创新指的是企业对与自身相关的诸多方面的认识与觉悟。企业观念创新指导企业行动,一流的观念指导出一流的企业行动。企业观念也是一个系统,是从企业精神、思维中直接派生出来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不断有所升华的子系统。
五、中小企业在持续经营观念创意中的前景
(一)观念创意的主要观点
1.落后的企业也能够创新。
2.创新是企业最值得开发的资源。3.企业最大的财富是创新型人才。
4.智力资本是新锐的竞争力。5.企业价值的评价体系已经更新。
6.创新才是风险最低的。7.暴利只向创新者敞开大门。
8.从效率导向到创新导向。 9.利益最大化已经不是唯一主题。
10.经验正在不断的贬值。
(二)中小企业在观念创意中的前景
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经营范围覆盖着不同的行业,或者其全部产品不属于同一个行业门类;即使其全部产品属于同一个行业,也可能各种产品并不完全处于相同的档次;另外,在任何一个行业中,流通的产品(包括服务)均有上中下的档次区别。所以一家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三类选择问题:行业类别选择和定位;产品类别选择和定位;产品档次选择和定位。行业选择和定位、产品选择和定位往往是伴生的,一旦介入了某类产品也就介入了一个确定的行业。企业一旦进入了某一个行业,产品档次选择和定位,或称为产品结构便成为企业必须慎重考虑的实际问题了。 企业的产品结构往往与企业的经济实力以及经营者的认知程度与偏好程度有关。一般而言,任何档次的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市场,而且只要不存在垄断,那么在任何一个产品档次上都必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市场竞争。 一个正常成长的企业,大抵都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在企业创建初期,由于人员、技术、生产、资金等条件的制约,企业往往会将技术含量低、容易制造、因而成本低、价格低的产品做为首选,然后进入激烈的、残酷的、甚至是缺乏理性的低端市场竞争之中,去追逐微薄的利润。 当企业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原始积累之后,必须认识到产品结构应该向拥有技术含量较高、有一定制造难度的产品方面转变,从低端市场竞争中跳出来,进入一个崭新的市场竞争层面。这个转变对于一个尚不成熟的中小企业而言,关系到其今后是否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抉择。实现了这个转变,就可以拥有合理的产品结构,就会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否则,企业就极有可能被残酷的市场竞争蒸发掉。
产品品牌对市场来说,大多数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只是手段,只是为了实现产品创新的一种手段,产品创新才是目的。创新型产品是引领消费新潮流,颠覆市场旧格局,获取市场新利润(及暴利)的最佳方式。产品创新将极大地增强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的新型产品甚至会引发一场全新的消费革命浪潮。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物质需求是不断提高的,产品是应该不断升级的,因而合理的产品结构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几年前合理的产品结构到了今天有可能是落后的,因此,企业的产品结构必须适时调整。笔者以为,企业的产品只要能够顺应市场的发展潮流,并且始终保持产品档次处于市场同类产品的中上水平,产品结构就是比较合理的。
六、我国中小企业如何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企业对“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企业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企业生命的自然系统棗利润、市场份额、信誉和未来的发展。决定两个基本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 (1)收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生存需要而被迫耗尽企业资源。
(二)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人员的能力培训
(三)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环境、培训、制度和管理方式,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企业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总结:中小企业无论风险管理、从组织结构、环境和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定价策略、公共关系等它们都一一联系着,只有对其一一进行分析下定论,才能使到企业可以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为企业定一个长远目标,并且要符合企业本身的发展和获得最大利润为目的来制定,根据世界的发展动向来定目标。
参考文献:1、侯云春,大小企业要各就其位,中外管理,2002。
2、市场调查,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如何,中国经济信息,2002,(13:)25-26。3、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5。4、石滋宜,塑造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力,中外管理,2001(12):41-44(五)李景辉,海尔怎可如此面对质疑,杂文报,200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