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崇左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二、崇左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第一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较低
2、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结构转型升级缓慢
3、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加快崇左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建议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
2、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工业升级,培育大型工业龙头企业
3、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做优做强生产性服务业
参 考 文 献
内 容 摘 要
通过对崇左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崇左市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产业结构呈“二、三、一”状况的结论。仍存在第一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较低;第二产业“大”而不“强”,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工业升级,培育大型工业龙头企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做优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等对策建议,以推动崇左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崇左市;优化调整
崇左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之初步研究
一、崇左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崇左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理坐标在北纬21°36`~23°22`,东经106°33`~108°6`之间。原为南宁地区公署的一部分,于2003年8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崇左市正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深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该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实现平稳发展。
据《左江日报载:2014年,崇左市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优质资源开发,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深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使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平稳发展。2014年,全市工业在困境中保持平稳发展,预计全市工业总产值首超600亿元。据统计,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53.47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在全区排第7位;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3.41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在全区排第5位,预计全年完成223.5亿元,同比增长11.6%。
去年,崇左市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得到有力推进,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初具雏形。扶绥南华生物味精、湘桂酵母抽提物、中信大锰崇左产业园区二期、中信大锰及新振锰业电解金属锰、中铝稀土分离、宁明科茂树脂等项目实现竣工投产;龙赞林业循环产业园、中信大锰布东锰生态工业园、锂离子动力电池、南国铜冶炼项目建设进度或前期工作得到有效推进。预计去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80亿元,同比增长10.2%;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72亿元,同比增长16.8%;制造业投资完成132亿元,同比增长10.7%。
崇左市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确定,可持续发展逐步提高。安琪酵母获得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中粮屯河获得自治区研发中心认定,中信大锰、三晶化工、中铝稀土开发等3家企业获得自治区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认定,安琪酵母等5个品牌被认定为广西名牌。全市企业节能降耗水平进一步提升,2014年,预计全年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按时淘汰落后水泥熟料产能71.8万吨,落后铁合金产能4万吨,落后造纸产能3.5万吨。
南崇经济带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园区体制机制改造跨出坚实步伐。2014年年内先后签订合同38个,计划总投资达52亿元,预计全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3.8%、11、6%、8.1%,均高于全市总体水平。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关于改革完善崇左城市工业区管理体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崇左城市工业区在项目核准备案、选址、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收支等方面有了更多自主权。
为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崇左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崇左市发挥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担保体系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目前在保企业79家,在保余额7.59亿元;开展国家鼓励类产业认定,为8家企业争取到享受所得税减按15%优惠政策;为园区及企业争取到自治区各类扶持资金约7100多万元;协调好沙钢锰业、新振锰业、中信大锰等用电问题。
自2005年以来,崇左市将产业结构优化摆在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在相关政策的有效引导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通过分析2005—2012年崇左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可以得到崇左市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但又具有其特殊性的结论。崇左市产业结构呈“二、三、一”状况,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国民经济(GDP )的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已超过50%,这与近年来崇左市制糖、汽车、有色金属、电子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总值不断增加,而第一产业的比重以缓慢的速度下降;第三产业的占比没有上升,而在缓慢下降,由2005年的38.2%下降到2012年的27.8%。
二、崇左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第一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较低
一是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不够优化。崇左市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水果、甘蔗、玉米、黄豆、花生等。虽然现在有木薯套种西瓜、玉米、花生、黄豆、食用菌;甘蔗套种西瓜、黄瓜、蔬菜;香蕉地套种花生、黄豆、食用菌、黄瓜、节瓜;玉米间套种辣椒、木薯;剑麻间套种木薯、黄麻;水果间种花生、黄豆等20多套种模式。但农业比重最大,林、牧、渔业所占比重较小,存在品种少、质量不高等问题。二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过多。2005—2008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均超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超过30%;2008年后就业人数比第二产业略低,但占比仍保持在20%~27%之间,与增加值占GDP比重8%以下的水平不相匹配,说明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过低,积存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劳动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
2、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结构转型升级缓慢 。
由相关公布的数据可知,崇左市总体仍然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依靠廉价劳动力而获得,从而导致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组装环节,处于价值链底端,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从2013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电子及配套设备、船舶及配套设备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2.0%、12.8%和21.8%,增速十分不平稳。在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其增加值增速分别低于规模工业平均增长水平16.3和5.3个百分点;公共安全产业增加值也同比下降2.0%。产业升级面临很大困难。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导致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高度依赖,企业无法在品质、创新等差异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只能靠低成本维持收益。
3、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发展不平衡。
由于崇左市的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突破性深入进行,多年来崇左市的发展始终依赖制糖等工业经济支撑,服务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失衡,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崇左市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金融、房地产、旅游、住宿及餐饮业所占比重较低,教育、医疗、文化艺术和公共服务领域发展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2009年到2011年崇左市第三产业对崇左总体产业的贡献率分别是:24.2%、23.6%、18.8%,与第二产业的70%左右的贡献率相比差距很大,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较低。
三、加快崇左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建议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
政府应积极扶持和引导农业向产业集聚的方向发展,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做到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推动农业试验园区取代传统的手工农业耕作。以崇左市龙州县农村建设试验区为例,其以生态化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为基础,集旅游观光、乡村农家乐、科普教育等体验为一体的模式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加快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同时,积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如“山黄皮”、“桄榔粉”、“溜溜果园”等品牌。坚定不移地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夯实品牌基础。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相关部门应着力制定品牌建设规划和措施,选择有特色、上规模、高效益、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名牌培育。逐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从品牌质量上突破,加强宣传推介,增加崇左市农产品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例如:龙州县现代特色(核心)示范区农民近年来有较大幅度的增收。龙州县现代特色(核心)示范区位于龙州县城西北部、上龙乡境内,包括弄农、水陇、板弄、荒田、板凹、把敏等6个屯,涉及户数584户,人口2338人。核心区面积3760亩,拓展区7410亩,辐射区12451亩。核心区目前连片规模种植黑皮果蔗2415亩、粉蕉1050亩、蔬菜337亩、火龙果50亩。实现核心区农民人均收入明显高于拓展区、辐射区和全县平均水平目标,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4250元增长到2014年的12826元,增长3倍,比拓展区9023元/人均高42.1%,比辐射区7856元/人均高63.3%,比全县6886元/人均高86.3%。基本实现基础实施完善,生产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经营主体运营高效,农业旅游融合发展。
2、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工业升级,培育大型工业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推动产业链升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以科技为支撑,引入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先进技术,在技术链条升级基础上实现产业的高匹配度,通过科技创新使高端制造业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着力解决产业规模优势不突出问题。目前,崇左市很多中小型工业企业正处于成长期,应鼓励将这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按照生产方向与大型企业进行合作,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加工服务,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支柱企业产业集中度。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大型工业龙头企业。应充分发挥扶绥南华生物味精、湘桂酵母抽提物、中信大锰崇左产业园区、中信大锰及新振锰业电解金属锰、中铝稀土分离、宁明科茂树脂、龙赞林业循环产业园、中信大锰布东锰生态工业园、锂离子动力电池、南国铜冶炼等领军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实现产业融合,促进崇左市经济快速发展。
3、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做优做强生产性服务业
第三产业规模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智力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性,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增值点、盈利点,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结构升级的突破口。崇左市应改变第三产业发展模式,在调整传统服务行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引进与当地制造业相配套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联动发展,使制造业的发展能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可以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大力发展文化、商贸、旅游、金融、会展、休闲、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等产业。从服务生产、服务生活的角度,加大产业集聚力度、降低企业及关联产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同时,应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崇左市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全市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参 考 文 献
[1] 谢晶晶.芜湖市产业结构的演变及优化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1).
[2] 吕连生.论安徽沿江城市产业的协调发展[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 乔代富.安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3(5).
[4] 杨仁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升级[J].改革,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