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当前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克服措施

论当前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克服措施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5 23:53:06
文档分类: 工商管理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当前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克服措施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3630
目 录
一、钢铁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
二、创新钢铁企业管理措施的建议
(一)把穷人家的“保姆”请出门。
(二)切除寄生在企业中的“肿瘤君”。
(三)优化机构设置,让企业轻装上阵。
(四)发展非钢产业,还原主业先进性。
(五)深入开展产线对标,各项政策向现场倾斜。
(六)履行社会责任,保障职工权益,最大程度争取政策支持。
三、钢铁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内 容 摘 要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对于钢铁企业来说,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必然导致钢材的生产和消费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明显减弱,而相对国内钢铁业本来就处于供大于需,行业利润率低下,产能严重过剩的实际,市场竞争更加惨烈。面对新形势,改革创新、优化和提升综合竞争力是钢铁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进一步实现管理的扁平化、专业化、去行政化,向管理要效益;最大限度释放潜能,盘活存量人力资源,进一步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向效率要效益。

论当前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克服措施
一、钢铁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
“十二五”末,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中高速换挡,国民经济总值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长期快速发展,开始回落到7%左右。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钢铁企业不断面临着改革的挑战,但是钢铁企业盈利状况仍不乐观,提高盈利能力迫在眉睫:钢铁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钢铁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倒逼企业增加环保投资、追求环保发展;钢铁行业资金紧张,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的缓解,这些困境已经引起社会和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概念,这对于钢铁企业来说,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必然导致钢材的生产和消费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明显减弱,而相对国内钢铁业本来就处于供大于需,行业利润率低下,产能严重过剩的实际,市场竞争无疑会更加惨烈。新常态下,市场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产能过剩、需求放缓、库存上升、利润微薄,经营风险和压力前所未有。
面对新形势,改革创新、优化和提升综合竞争力是钢铁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左右不了市场,但可以左右自己的工作”,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进一步实现管理的扁平化、专业化、去行政化,向管理要效益;最大限度释放潜能,盘活存量人力资源,进一步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向效率要效益。
二、创新钢铁企业管理措施的建议
(一)把穷人家的“保姆”请出门。
钢铁市场由供不应求走向供过于求,使钢铁企业告别了暴利期、高盈利的“黄金时代”。但过去长期形成的“富贵病”却没能马上根除,大量外委外雇、中间流通环节,使钢铁主业背上了巨额附加成本,大大削弱了主业的先进性。不少企业自身生存都陷入困境,却仍成全着外来的“淘金者”,甚至自己已经过上了穷日子,还在高价雇“保姆”。
针对这些顽疾,我们需要做的是重新对这些人员情况进行了梳理分类,认真分析人工成本中哪些必须由外雇人员完成,哪些是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对于可以靠自身力量完成的,通过人员培训、设立过渡期等措施,最终实现工作的平稳交接。不用请“保姆”,不仅提高了职工收入,也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
(二)切除寄生在企业中的“肿瘤君”。
目前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部分职工在岗不作为、长期泡病号,甚至干脆无故不上班,虽然这种现象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企业也对这种现象也进行了一定的处罚,但还是有“钻空子”的人拿着企业工资,干着第二职业,造成“吃空饷”歪风邪气滋生,严重挫伤了兢兢业业工作的职工的积极性。
面对这些寄生在国企温床上的“肿瘤”,要敢于“动手术”,才能焕发生机,一方面要对这些人员构成、情况、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充分利用国家法律法规,敢于碰硬,有理、有利、有节的大胆处理,才能彻底根治了这一顽疾,激发了职工劳动积极性,提升了企业劳动效率。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企业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考核力度,但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注意程序公开透明、处理结果公正,以减少纠纷或投诉,避免因“动手术”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三)优化机构设置,让企业轻装上阵。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职能交叉重叠,造成办事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现象严重也是国有企业管理中的顽疾,久治难愈。近年来虽然不断进行改革,但大企业病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制约了企业跨越发展的脚步。
对此,企业应该梳理管理现状,按照扁平化、专业化、去行政化的原则,横向推行大部制改革,从而减少中间层级,使管理重心向生产一线下移,再对照每一个流程,划分管理和业务职能,使各部室之间沟通协调工作更加清晰明确,从而有效减少推诿扯皮现象。
(四)发展非钢产业,还原主业先进性。
面对钢铁企业利润下滑,行业整体步入寒冬,因此国内很多钢铁企业在非钢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可见企业在维持一定钢铁经营规模的基础上,围绕主业发展相关非钢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是大势所趋。
但是企业在发展非钢产业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几点,1、制定非钢产业发展规划,统一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思路,并详实分解每年度任务目标,制定保障措施,实现目标清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2、夯实基础管理。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推行市场化核算与运营模式,结合非钢产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用制度加以约束和管控,推动非钢业务良性发展;3、稳步推进非钢业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条件,根据政策和条件稳步发展非钢产业,形成有竞争力的综合经营产业,提升非钢产业创效水平;4、积极拓展新业务。
当今中国和世界仍面临经济产业结构布局的战略调整,中国今后二十年仍处于布局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这为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发展创造了时代机遇。钢铁企业是否应该花大力气发展非钢产业,社会上存在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做非钢产业,钢企未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五)深入开展产线对标,各项政策向现场倾斜。
以产线对标为抓手,借鉴优秀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拓展管理理念,从而查找自身差距,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进一步提升职工整体素养,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合理规范产线收入分配导向,加大向营销、研发、产线技术和骨干操作人员的分配倾斜力度,突出收入分配面向市场和现场,以价值创造和利润贡献大小为依据,更好发挥激励作用。强化产线质量工作,提升产线管理水平,突出与强化现场管理和服务,发挥专业特长,提升产线提质创效能力。
(六)履行社会责任,保障职工权益,最大程度争取政策支持。
对职工负责是企业最基本社会责任,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体,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承受者,同时也是重要的传递者和直接的监督者,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应负起对职工的责任,这是企业社会责任根本所在,只有对职工负责,才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最大价值,提供内在动力,才能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进而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作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妥善解决信访、仲裁和诉讼中的劳动争议的同时,合理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增强了职工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激励和鼓舞职工的干劲,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效率,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权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持,促进企业软实力的提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钢铁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一)绿色发展应贯穿始终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民众对于雾霾等环境问题极其关切,节能环保工作不断纵深推进,而钢铁行业作为污染和能耗大户,不可避免的成为我国环境治理的重点领域。
绿色化对钢铁行业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排放指标,限制钢铁产能扩张速度,淘汰那些不符合绿色发展标准的生产设备。另一方面是对于实施“中国制造2025”来说,我们不能缺少高端钢铁生产技术。因此必须加快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从绿色化的角度,就是要加大对现有生产设备环保和技改的投入力度,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钢铁之路。钢铁行业的提档升级和持续发展肯定是绕不开绿色发展这条路的,而且绿色发展必须贯穿始终。
(二)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发展电商。
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借助“钢铁+互联网”的概念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发展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为了网上交易,而是为客户服务,将自身定位为服务商。未来用户注定会多样化、个性化,以大批量订制化为特征的传统制造模式已无法使用时代要求,必须用“钢铁+互联网”的思维向智慧制造、智能制造转型。
(三)大力发展直供终端用户。
对市场和用户进行细分和研究,并建立网络运行保障体系、销售专区,定期发布相关产品信息,对直接用钢的下游企业,设立直供渠道,实行资源优先、价格优惠,并在多个地区基尼钢材配送中心,从钢材运输、配送等多方面提供售后服务,将原来客户需承担的运杂费等各项费用,改由钢厂承担,该部分费用体现在对客户的销售价格中。
参 考 文 献
1、《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分析》 网络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试论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其.. 下一篇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现象分析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