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完善
内 容 摘 要
从奴隶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到建国后农业合作社,变土地私有制度为土地公有制度。 在土地公有的前提条件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国家(集体)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农民自负盈亏,大大解放了生产力。然而,现行土地管理制度规定,农村土地不得自由流转,导致了农村土地的资产属性不能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应得利益,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因此,新型城镇化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对于搞活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体现农村土地的资产属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制度;新型城镇化;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
目 录
1.我国土地制度概要1
1.1奴隶社会土地制度1
1.2封建社会土地制度1
1.3建国后土地制度2
1.3.1土地改革(1950—1952年)农民所有家庭自主经营3
1.3.2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1956年)土地私有转变为集体所有3
1.3.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78年)集体公有集体经营3
1.3.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集体所有分户经营4
2.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内涵4
3.集体建设用地的现状及原因5
3.1现状5
3.1.1遍地开花,自发无序6
3.1.2暗潮涌动,违法难禁6
3.1.3规范缺乏,程序失范6
3.1.4监管混乱,纠纷频发6
3.2原因6
3.2.1产权不清晰,法律法规不明确7
3.2.2规范不统一,规范性文件政出多门7
3.2.3集体经济组织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素养不高7
3.2.4流转平台缺乏,流转标准缺失7
3.2.5流转监管不力7
4.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依据8
5.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典型模式9
5.1“保权让利”模式9
5.2“以房换地”模式9
5.3“联合建房”的模式10
5.4“土地股份合作杜”模式10
6.最佳模式11
7.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问题的法律建议11
7.1立法规范,建立统一的集体土地流转法律规范体系11
7.2市场引导,建立县(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集体土地交易管理网络平台12
7.3规范标准,引入土地流转第三方评估机制12
7.4权责明晰,强化土地流转监管12
7.5指导培训,提升土地流转监管人员法律素养12
8.结论与展望13
8.1结论13
8.2展望13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