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酒后危险驾驶的现状及法律完善
内 容 摘 要
“醉酒驾驶”入刑后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效的降低了因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但是《刑法》中规定的酒后危险驾驶罪在实际运用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司法部门在运用酒后危险驾驶罪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提出讨论。其中,对公安机关交管部门面对酒后危险驾驶的行为人无法适用逮捕的强制措施而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在“酒驾”案件中对电动车,“超标车”是否该纳入本罪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结论和建议。同时对于检察机关在“醉驾”案件中是否应该运用酌定不起诉权,人民法院对“醉驾”案件是否缺乏统一的把握标准提供了研究观点。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细化的量刑标准应该在各地对“醉驾”案件判缓和免刑等统计数据而按比例做出的调整。因为没有各地司法部门的详细统计数据,故本文没有对作为量刑依据的血液内酒精含量的具体阈值提出明确的调整建议。但是希望以后的研究中有机会综合各地司法部门的统计数据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
[关键词]:酒精含量阈值;酌定不起诉;显著轻微;超标电动车
目 录
1.导论.............................................................3
1.1“醉酒驾驶”入刑的社会背景.....................................3
1.2“醉酒驾驶”入刑后的现状和积极意义.............................4
2.酒后危险驾驶罪存在的问题.................................5
2.1无法适用逮捕措施,难以确保行为人参与诉讼......................5
2.2全国各地对醉酒危险驾驶案件的判罚差别巨大......................6
2.21各地法院对“醉驾”案件的把握和判罚存在不平衡.............6
2.22对“醉驾”案件定罪存在的问题.............................7
2.3酒后驾驶中机动车的界定问题....................................9
2.4“醉酒”的判断标准............................................11
3.结论与建议.....................................................12
3.1明确、适时实施逮捕............................................12
3.2细化量刑标准,实现量刑规范化..................................13
3.3对超标车酒后危险驾驶的处理意见...............................15
3.4增加检测和处罚的手段.........................................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