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到会员中心
  
            
           | 
        
         
           
           
            
              
| 文档题目: | 
现代城市管理的历史发展  | 
  | 
 
 
                | 上传会员: | 
                tangjinyian | 
               
 
                | 提交日期: | 
                2023-06-14 17:11:30 | 
               
               
                | 文档分类: | 
                行政管理 | 
               
              
                | 浏览次数: | 
                8 |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 下载地址: | 
                  现代城市管理的历史发展  (需要:6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 文档字数: | 
                6710
 | 
			  
             
               
     现代城市管理的历史发展 内 容 摘 要 现代城市管理应当具有前瞻性与持续性。前瞻性是指城市管理不仅要解决现存的问题,而且要预想到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案;持续性是强调市场管理的各种处理要有始有终,不能朝令夕改,以免浪费资源。 建国以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了以“政府—主导”制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虽然有利于社会控制和动员,但也窒息了城市发展的活力。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政府—社区”制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某些程度上克服了“政府—单位”制的一些缺点,但由于过于行政化,因此难以改变公民原生态的状态而实现有效的城市管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城市管理格局,明确了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在城市管理中的角色,这是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新发展,必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城市管理的历史发展,浅谈相应对策,并提供部分个人意见及看法。 
 
 [关键词]:前瞻性;持续性;城市管理;和谐社会 
 
 
 
 
 
 
 
 
 
 目       录 1 引言3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3 1.1.1研究背景3 1.1.2研究的意义4 
 
 2现代城市管理的发展历程5 2.1“政府—主导”制5 2.2“政府—社区”制6 2.3城市管理体制的新发展7 
 
 3 结论9 
 
 4文献   
 
               
                |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