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 2
绪论……………………………………………………………………… 4
2 验资概述………………………………………………………………… 5
验资的类型和范围…………………………………………… 5
验资的作用…………………………………………………… 6
3 验资风险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 8
验资业务高风险的原因……………………………………… 8
3.1.1 验资业务高风险的内在原因………………………………… 10
3.1.2 验资业务高风险的外在原因………………………………… 10
3.2 降低验资风险的对策…………………………………………… 12
4 关于验资和验资报告的相关问题……………………………………… 14
4.1 出具验资报告时注册会计师的法定审计业务…………………… 14
4.2 社会公众应走出对验资报告认识上的误区……………………… 15
5 构建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合理框架………………………………………15
5.1 明确利害关系人损失的最终承担者……………………………… 15
5.2 独立审计法律责任应坚持过错责任原则………………………… 16
5.3 明确判断执业过程中有无过错的标准…………………………… 17
5.4 因果关系是承担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必备条件………………… 18
5.5 明确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实效问题……………………………… 19
5.6 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是补充责任而非连带责任…………………… 19
6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1 绪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涉及验资的诉讼案件逐渐增多,又有越来越多的律师、法官、债权人不断地把注册会计师推上被告席。其中既有注册会计师本身的执业过程中形成的,也有社会环境、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验资诉讼使注册会计师的生存受到极大的挑战,面对来势汹涌的验资诉讼浪潮,不少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停办验资业务,甚至有人呼吁会计师事务所联合起来抵制验资业务。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注册会计师与有关从业人员应从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健全业务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加强自身的执业素质,提高执业水平去识别验资风险,从而有效地回避风险,出具真实合法的验资报告服务于社会。
验资报告是对截至验资日至企业收到出资者投入的注册资本金额的证明,是办理工商登记、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重要依据之一。
虚假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等法定验资单位违反验资程序,故意作弊或疏于查实验资范围、验资依据,而做出的内容与事实不相符的“虚假验资报告”的行为。
根据现有的法律、司法解释,“虚假验资报告”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报告的内容或结论与事实不符,包括“不实”、“重大疏漏”(或遗漏)、“严重误导性”以及任何形式的虚假陈述。其二,报告出具有弄虚作假、误导第三人或疏于查实验资范围的主观过错。 验资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出具验资报告存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在对验资风险承担相应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的同时,也应提高对验资风险的防范与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