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内 容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成为推动我国的科研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产业化、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投资是一种把资金投向蕴藏着高风险的高科技项目,旨在促进高科技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投资行为。它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个资金有效使用的支持系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是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投资方式,在支持创新者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高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风险投资的对象大多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成果转化,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是技术发展的希望所在,它不仅改变了生产的方式和技术手段,而且也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加大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风险投资的重要契机,发展风险投资可以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我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但是因为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较晚,退出渠道不畅、法律体系不健全、风险投资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着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将围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论述,以求风险投资能够更好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初创企业,尤其是科技型高成长性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融资渠道。
段金葶在其《中国风险投资的国内环境分析及国际经验借鉴》一文中,概括了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历程:首先是探路期,从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稳健者提出风险投资的概念,一直到1989年,风险投资有小规模发展;从1998年到2001年是泡沫期,网络泡沫破灭,风险投资市场跌入深渊;从2001年到2003年底是潜伏期,很多投资人口袋里揣着现金却投资无门;2004年到2005年是破冰起,随着互联网市场坚冰的消融,中国本土品牌的创业投资机构出现萌芽;2006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推动下,开始进入了发展期,屡创新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风险投资实业发展呈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态势。
近三十年的时间,使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有了较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此期间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贾长来指出我国风险投资业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国情原因,政府在支持风险投资发展上,存在着明显的功能定位偏差;陈工孟等亦指出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经济与科技发达的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极其严重,东北、华北、西部、中南等地的风险投资机构数量、风险投资额、被投资企业数目远远低于其他地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冯勤等则在其《创业投资退出机制及其绩效分析》一文中提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他指出高科技企业利润的事先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范围狭窄,不利于发明和技术专利的保护。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7万多项专利技术,3万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但实施率大约仅为10%,而发达国家为60%~80%。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学者研究发现,我国风险投资还存在高科技新兴企业数量很有限、退出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人才缺失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阻碍着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所以如何解决问题,促进风险投资更加健康的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金学军支出风险投资作为高科技产业化的“助推器”与“催化剂”,其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国家或地区技术进步有重要作用。发展风险投资对于欠发达地区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而陈工孟等则为建设区域风险投资体系提出了具体建议,如(1)在当地挖掘优势行业的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养;(2)吸引国内企业地区、甚至国外的优质企业入驻;(3)培育当地创新创业环境,如培育人才和技术人才,鼓励技术创新及转化等。以此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于风险投资的法律环境一直是人民关注的焦点,张毅在《中国风险投资的现状研究》一文中提出《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订,为规范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迈出了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第一步,但仍需要尽快修订出台《合伙企业法》、《风险投资法》等法律法规,使风险投资退出各渠道有法可依。张增亮灯也针对税收提出在税种上应主要对风险投资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进行针对性的调节;在税收调节方法上,应借鉴国外的经验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以所得税为例,除了减免以外可以考虑税收信贷、延迟支付、加速折旧等。希望以此呼吁政府引起重视,进而建立风险投资保障制度。
风险投资资本的成功推出不仅意味着高额的回报,而且也是风险投资不断循环的基础,没有退出渠道的创业投资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黄建国、苏竣在《中国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及其效率分析》一文中分析道,我国收购兼并市场近年来发展很快,但还很不规范,今后应当从购买者和出售者这两个方面进行政策调整,。加大支持力度。从购买角度看,可以研究是否允许购并高科技企业的购并支出相应抵减所得税征税额,投资于高科技企业股权所获得的股权收益是否可以适当降低税率等。从出售角度看,可以研究增设特种财产转移税取代营业税、提高风险投资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比率,采用不同于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计算方法等。通过政策的调整,支持大企业收购风险企业,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开拓渠道。
针对人才问题,张增臣,许建亮则提出五点建设性意见:一是在各高校加开风险投资课程,讲授风险投资及相关专业知识,包括理论和实践。二是国建建立从初级到高级的风险投资职业认证,促进风险投资从业者实践能力的提高。三四风险投资各中介机构、企业和各高校、研究所开展合作,联合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背景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四是促进国内国际的风险投资行业开展深入的探讨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制定优惠政策,使国外的优秀人才向国内流动。五是注重对风险投资高端人才的培养,并建立有效的选拔和考核机制。这样从低到高建立人才储备体系,并保证世界范围内风险投资人才的合理流动,才能构建完善的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本文主要研究了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策略。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主体;风险投资资本
目 录
目录
论文题目: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1
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3
1引言5
2风险投资的涵义5
3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6
3.1风险投资资本总量不足,缺乏合格的风险投资主体6
3.2风险资本退出缺乏有效渠道6
4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策略7
4.1拓宽资金来源,实行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7
4.2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8
4.3纳税意识薄弱8
4.3优化风险投资的投资环境,加快制定有关风险投资的法令法规8
4.4培养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9
4.5增强风险投资的立法建设9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