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试论《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典型意义

试论《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典型意义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6-10-06 13:22:55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66
下载次数: 2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试论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典型意义 (需要:1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6012
试论《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典型意义
[摘要]《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杜丽娘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不仅是对当时压抑的社会环境的反抗,也是对自由的追求与礼赞。其典型意义在于为爱死而复生的执着和热烈,爱情是其个体性觉醒的一种体现。而在礼教盛行的明代,杜丽娘的行为尤为难能可贵。
[关健字] 《牡丹亭》   杜丽娘    典型意义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作品中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自己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与一位佳人相遇,佳人说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他经常念想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年方二八,才貌端妍。其父为她请了个先生陈最良,教她读《诗经》,想让她“知书知礼”。她因读“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而牵动春愁,在丫环春香的带引下偷游家中后花园,在园中小憩时入梦,梦见一书生持柳条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惊梦后相思日深,一病不起无药可救,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下。后杜宝升任淮阳安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试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特点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