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萧红《呼兰河传》民俗描写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6-10-06 10:58:26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74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萧红呼兰河传民俗描写 (需要:12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8511 论萧红《呼兰河传》民俗描写 [摘 要] 每个民族的历史都是由人们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构成的,作家想要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生活状态,当地的民风民俗是首选,萧红把东北呼兰河二、三十年代特殊的民俗充分展现在我们面前,恶劣的气候,造就物资的贫乏,闭塞的环境,知识的匮乏,然而呼兰河的人们信仰习俗颇多:跳大神,野台子戏,娘娘庙会,放河灯……从参与这些民俗活动的人们身上,我们体悟到萧红想表达的丰富内涵。通过对故乡风俗画面的描写以揭示造成人们命运悲剧的根源,批判了那种病态社会心理,寄予了她对人生理想的苦苦追索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深深地寄托她对民族未来的希望。
[关键词] 故乡 怀念 看大戏 男权社会 女权主义 跳大神 受害者与害人者 愚昧 生存 顽强 民族希望
一、民俗的概念、民俗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1、民俗是什么。 民俗,通常来说是由偶然的创造而成为一种经验,再经由人类语言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开来,变成人们的常识;常识再经由约定俗成之后,变成民众的生活准则或习惯;接着民众将这种习惯进一步沉淀和固定化、程序化,便形成一种潜意识。民俗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由于共同生产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定生活方式和礼仪规定,是“各民族最广泛的人民传承文化事象”。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