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水浒传》中的“义”的作用与性质——从为朋友两肋插刀说起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2-21 19:47:46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47 |
下载次数: |
0
次 |
文档字数:5383 《水浒传》中的“义”的作用与性质 ——从为朋友两肋插刀说起 [摘 要]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水浒英雄是在宋元都市生活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具有突出的民族性格,体现了我国下层人民,特别是市民阶层的审美观念、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梁山好汉每个人的出身经历不同,“义”是连接梁山好汉的纽带,是他们的道德原则。《水浒传》中用以组织和团结群众的思想是“忠义”。这里所说的“义”,它在某种程度上注入了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观念。《水浒传》中的义,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压迫的性质,而不同于儒家纲常伦理中的“义”,是一种江湖的义。 [关键词]:《水浒传》 江湖 义气 反抗精神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相信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时,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能浮现出《水浒传》中那一群义字当先,豪气干云的梁山好汉们。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从成书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从它一产生便拥有了大量的读者,上至皇帝,下至贩夫走卒都不乏“《水浒传》迷”。著名的评点家金圣叹说:“不读《水浒传》,不知天下之奇。”它的奇不仅在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撰写成文,更重要的是,在它之前没有一部文学作品能如此深刻鲜明的将主流社会一般所接触不到的江湖生活描写出来。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