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柳青《创业史》的艺术成就

论柳青《创业史》的艺术成就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12-21 10:29:43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36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柳青《创业史》的艺术成就 (需要:2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4318
论柳青《创业史》的艺术成就
[摘要]柳青的《创业史》写的是我国50年代初期西北农村蛤蟆滩村的生活演变,通过描写梁三老汉一家三代艰苦创业的历史,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蛤蟆滩人的创业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旧社会,农民要想创业致富,即使拼搏一生也难以实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农民发家致富,只有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翻身解放后的农民才能开始真正的创业之路。作者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的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采取对比手法,重点突出人物的个性,是《创业史》显著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 中国农民  社会主义方向  社会主义革命 《创业史》
一、《创业史》的思想内容
1、内容梗概
《创业史》主要写了1929年,陕北大旱,农民们颗粒无收。冬天,农民们都涌向渭河滩,这时候,蛤蟆滩村的梁三将宝娃母子二人领进了他的草房子。宝娃自此改姓梁,名叫梁生宝。有了家室后,梁三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他苦苦干了十年,却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创业的担子,就落在了梁生宝身上,他十三岁就当长工,将用工钱换来的小牛犊牵回了家,十八岁时,他独自租种了十八亩稻田,但是却被地租、高利贷敲诈了。解放前夕,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梁生宝被迫进入终南山,成了终日不见天日的“黑人”。解放了,蛤蟆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都分到了应得的田地,而此时当上了民兵营长、入了党的梁生宝,则全身心的投入建立互助组的事业中去。经过努力和拼搏,梁生宝终于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灯塔社。梁生宝的创业过程是艰辛的,他为了推行一年两熟的生产计划,不惜四处奔波,引进高产稻种,他率领互助组组员进秦岭割竹子,用实际行动写下了一部集体化的创业史。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林冲的艺术形象 下一篇论爱玛和苔丝的悲剧形象之异同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