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12-19 09:49:10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1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需要:28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6104
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摘要]文学创作中形象塑造的美学原则其核心是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兼备。在传神这一点上“诗”“画”是一致的。而“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是诗歌“境生于象外”的具体阐述,更是形似与神似辩证统一的形象描述,诗歌的意境美更能充分体现以上审美原则。本文结合诗歌实例论述“情与景”、 “境与象”、 “形似”与“神似”及诗歌意境美等主要特性。 
[关键词]文学形象  形似与神似  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        
        诗歌意境
中国文学创作的美学原则其核心是传神为主而形神兼备。唐代诗人张九龄提出“意得神传,笔精形似”的主张,盛唐诗人的创作也都非常重视“传神”的艺术美。杜甫就曾以“神”论诗,晚唐的张彦远和司空图曾从绘画和诗歌创作的角度明确的强调了“神似”的原则。苏轼还指出重在传神这一点上,“诗”与“画”是一致的。可见,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不难理解了。其诗歌的“传神”形象生动的体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下面分别讨论境、境界、意境及诗歌的意境美。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试论王维山水诗的情景理 下一篇试论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