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浅谈《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的文化内涵与蒲松龄的思想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2-19 08:45:31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17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浅谈《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的文化内涵与蒲松龄的思想 (需要:2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4339 浅谈《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的文化内涵 与蒲松龄的思想
【摘要】了解蒲松龄起因于喜欢他的自勉联:有志者 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 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而后认真拜读了其作品《聊斋志异》,对《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感想颇多,这一形象承载的文化内涵可谓丰富复杂,有一代书生对科举的狂热追求;对自由爱情与红颜知己的渴求,也有愤世嫉俗是侠义情怀等等。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的分析以及对蒲松龄的生平研究,进一步阐述了《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蒲松龄的思想。 【关键字】《聊斋志异》 蒲松龄 文化内涵 在《聊斋志异》所营造的奇异世界中,展示着人间百态,让人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找到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影子。当时的下层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就是苦读无味的八股,影射了作者蒲松龄的身影。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流露出了对科举制度的反思。《聊斋志异》中不管是苦难生涯中沦落挣扎的义气之士,还是不仁不义者、精神变态者,或是妒忌成性、品德败坏者都影射了重大的社会矛盾。这些书生百态都有着较深的文化内涵,。这正是科举时期的社会缩影。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