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
 |
上传会员: |
darer |
提交日期: |
2013-12-18 14:14:03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23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需要:6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9902 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摘要: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在《儒林外史》中主要为我们塑造了四类知识分子形象:愚儒、伪儒、劣儒和真儒。前三者是作者极力讽刺的形象,而后者则是作者大力推崇的正面形象,是作者理想的化身,是作者改造社会的希望。之所以我们再一次探究《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是因为他们具有典型的意义。特别是二十世纪的知识分子,对于他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儒林外史 知识分子 形象 目录 前言 1 一、愚儒 1 二、伪儒 2 三、劣儒 4 四、真儒 5 参考文献: 7 前言 儒家作为一种学术流派,儒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传统社会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据《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最早可能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告诫他最得意的学生子夏说:要当就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小人儒”。可见,在孔子时代,“儒”这一阶层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分化,至少形成了“君子儒”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