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2-17 20:46:50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2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 (需要:2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3927 论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
[摘 要]从广义上讲,翻译活动始自人类产生交流的需要,其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有文字记载以来,我国掀起了四次翻译高潮:汉代自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宗教翻译,清末到建国前的文学、社会科学翻译,以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各类文体的翻译。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认为华夏文明的长河之所以能够绵延几千年而不干涸,是因为有新水注入,“最大的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可见“翻译之为用大矣哉!”本文阐述了从翻译策略来说,以归化为主调的“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的特点。 [关键词] 五四时期 翻译文学 变化 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1、翻译文学的历史地位 翻开中西翻译史,关于翻译的最初评论都是一些翻译家的经验之谈,散见于各种译作的序言或其他文献中。“直译”与“意译”、“内容”与“形式”、“忠实”与“背叛”等二元对立的争论贯穿了传统翻译理论发展的始终。论者采用主观印象式的言论,缺乏科学的依据,因而难以形成系统综合的翻译理论,译学研究便在这种主观评论的模式中裹足不前了很长时间。所幸进入20世纪后,西方语言学迅猛的发展起来,与语言关系密切的翻译研究自然而然地从语言学中寻求支撑。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