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浅论余秋雨悲情文化散文的意蕴 |
 |
上传会员: |
darer |
提交日期: |
2013-12-17 20:35:13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2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浅论余秋雨悲情文化散文的意蕴 (需要:4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7160 废墟与重建——浅论余秋雨悲情文化散文的意蕴 [内容提要]: 本文从余秋雨的悲情文化散文出发,以其悲情文化散文内蕴的两重性——废墟与重建作为支点,分析了余秋雨对人类文明堕落的哀伤、对人们文化意识淡漠的深深忧患、对知识分子命运与责任的思索,以及其悲情文化散文的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具体阐述了他散文中废墟与重建的二重结构的思想表达方式。 [关键词]:废墟 重建 多维性 悲情文化散文
余秋雨以他的散文创作而闻名于世,其中又以文化散文居多,特别是他早期的作品《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等都是这一类的代表作。在悲情文化散文里作者以时而轻松的、时而沉重的笔调,在对人类文明的旧址或废墟的凭吊中,表达了对人类文明堕落的哀伤、对人们文化意识淡漠的深深忧患、对知识分子命运与责任的思索。贯穿其行文的内在线索是文化,其思维的触发点则是人类文明或文化的废墟,而一切探索的终极点都归结于废墟的重建。于是废墟与重建的二重结构构成了余秋雨悲情文化散文的内蕴两重性。余秋雨通过站在废墟上对过去的历史情节的再现与再怀念,从而表达对人类文化中自然或人为的废墟的重新思考与领悟,并以独特的视角给在人类有文化中行走的人们以深刻的启迪,从而达到“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既定创作目的。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