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主题演变及艺术建构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主题演变及艺术建构
上传会员: darer
提交日期: 2013-12-17 16:08:58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主题演变及艺术建构 (需要:4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7790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主题演变及艺术建构

[摘要]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小说创作主题体现为一种由外向内再向外的演变轨迹:由80年代初对新中国政治制度遮蔽下女性在社会、家庭生活中的受歧视现象的反思,向内转为80年代中后期对女性作为欲望主体的肯定及文化反思,深化为90年代对女性生命体验、成长,面对世界的策略、姿态的展示;到世纪之交再次向外转为对传统历史民族文化结构中的女性意识的展示。在艺术建构上,在多元化探索中形成了自叙传的叙述方式、非性格化的形象塑造策略、展示女性语言特殊魅力等特征。
[关键词]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女性小说创作  主题  艺术建构
20世纪80年代女性文学思潮中的创作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影视等方面都有成绩,但以小说为最有代表性。本文以小说为例介绍当代女性小说创作主题的演变及艺术构建。
新时期开始,就有大批女作家登上文坛,如谌容、霍达、航鹰、戴厚英、张洁、张抗抗等。但由于处在全社会共同的长久压抑、禁锢之后的思想解放的兴奋中,“人性”是一个显然比“女性”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她们最初的创作一个共同的特征是无性别意识,与当时男性作家一样,更多地表达人类普遍的社会理想和一种新的、健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他们的作品中也以女性为主人公,但却是站在中性的立场,反映社会问题。如谌容的《人到中年》中,女医生陆文婷在家庭事业重压之下,精疲力竭几近早亡的悲剧,从作者主观上是要反映知识分子的共同问题,在作品中呈现的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独特问题,而从接受效果上看,作品当时引起轰动,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浅析李清照词的经典化进程 下一篇浅析柳词中的俗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