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从钱钟书《读〈伊索寓言〉》谈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2-16 19:10:10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14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从钱钟书《读〈伊索寓言〉》谈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 (需要:29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6118 从钱钟书《读〈伊索寓言〉》谈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
[内容摘要]孔子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待同一事物,因为人们的见识,修养,阅历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解释,对待同一部分文学作品也如此,也会因读者自身所具的水平,气质而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有的人读到到是对人生人性的思考,有的读到是理想,意志的教育,而有的则是对人本的深层思虑等等。本文拟从科学哲学与文学的对比中初步论述文学的多元解释,通过对三者各自的特点的还原与归纳得出文学多元解读的观点进而通过钱钟书先生读《伊索寓言》的深信理解来论文学解读的观点,重点以伊索寓言中的几则寓言,比较分析各类读者与钱先生的不同,以突出文学多元解读的这一观点。 [关键词] 主观认识与客观真理 主体心理投射 时代性 在英国,有两句流行很广的谚语:“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有人更加极端或绝对化,他认为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读莎士比亚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莎士比亚,读一千次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因为莎士比亚具有如此无穷的魅力,英国人才说:“宁可丢掉印度也不丢掉莎士比亚”。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心境状态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读同一部作品都会有“新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更何况不同的人,阅读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了。当然,也有达成共识的时候,所谓“英雄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