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水浒传》的忠义观2

论《水浒传》的忠义观2
上传会员: darer
提交日期: 2013-12-16 18:38:40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6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水浒传》的忠义观2 (需要:3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5787
论《水浒传》的忠义观
[摘要]《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忠君义友”的忠义思想是这部书的主旨,也是作者的道德追求。书中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梁山好汉的“忠”和“义”。作者更是将宋江作为“忠义双全”的理想人物来描写,但是由于“忠”和“义”的矛盾性,忠义双全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关键词] 江湖义气 英雄之义 泛滥的义气 忠君报国 内在矛盾
一、“忠”“义”的含义
忠义思想是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
先秦时期,“忠”和“义”是两个概念。“忠”,主要是指为人办事尽心尽力,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道德,包括君臣之间。“义”即“宜”,主要指人的行为的合理和正义。
秦汉以后,经过历代儒学家的阐发和封建统治者的宣传利用,“忠”就专指臣民对君主(或上级)的绝对服从,成为“天理”如此的必然性的关系,从而使“忠”具有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内涵。“义”则成为同类人相处的道德观念。
“忠义”的连缀是汉代以后的事情,是统治者出于政治目的的行为。“义”作为同类人相处的道德观念,在民间有了更广泛的含义,囊括了后来被称为侠义的精神,主要有:1、快意恩仇,睚眦必报;2、舍己助人,扶危济困; 3、一诺千金,重义轻利;4、锄强扶弱,轻视权贵,游离于法律之外。于是,“义”往往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甚至是反抗官府和朝廷的地方武装所号召团结其成员的精神支柱,有了“结义”“聚义”之说。统治者在“义”之前冠以“忠”,首先是承认某部分人或某集团的活动是“义”,再以“忠”为前提,将“义”引导入统治体制内的轨道,使之导向忠君报国的方向。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简·爱》的现代女性意识 下一篇论杜甫诗学思想的特色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