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四世同堂》中的国家与个人 |
 |
上传会员: |
darer |
提交日期: |
2013-12-16 16:03:52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4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四世同堂》中的国家与个人 (需要:4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9341 论《四世同堂》中的国家与个人 [内容提要]:《四世同堂》通过描写“亡城”之下的北平民众不屈服于侵略者的诱骗和镇压,由消极抵抗到积极反抗的心理演变过程,反映面临生死亡的民族危机时刻,沦陷区人民表现出的群体意识和民族气节。通过对沦陷区人民由心理抵制到英勇反抗和大后方群众积极支援抗战的爱国热情的描述,展示中国人民英勇顽强地反抗侵略的抗争精神,表现中华民族视死如归地捍卫和平的坚定态度。它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觉醒国家意识、呼唤民族主义精神的代表作。 [关键词]:国家意识 群体意识 人物形象 《四世同堂》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一部名作。小说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表现了抗战期间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经历,以及他们在苟安于现状的幻想破灭之后,逐渐觉醒最终意识到只有抗争才有出路的过程。这部小说除了浓厚的北平地方特色之外,还延续了新文学国民性批判的思想与主题。老舍把抗日战争看作是对民族性的一场峻考验;经过这场战争,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会得以保留,而那些劣根性则将在战争的洪流中被清洗干净。老舍表达了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与文化病根的渴望,满怀着重造和更新民族性的信念。《四世同堂》从对抗日战争中个人和家族命运的展示和思想上升到对整个民族文化的反思。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