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北京城与老舍的20、30年代的小说 |
 |
上传会员: |
darer |
提交日期: |
2013-12-15 20:15:46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4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北京城与老舍的20、30年代的小说 (需要:4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7128 北京城与老舍的20、30年代的小说
[摘要]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品格,北京这个几朝古都,自有其独特的个性;这个品格蕴藏在从风味小吃、建筑风格、名胜古迹到方言土语、民间娱乐、民风民情中。老舍的文学透过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以及当时的理想文化去描述了一个20、30年代的北京城,通过人物特征的描写勾画出一个几朝古都的沧桑变化,在浓郁的传统文化下,厚重的城墙,封闭的四合院则显示了北京城的朴素与保守,保守、朴素压迫着自己与别人,生活中的一切都极端守旧,闭塞。随着中国社会殖民地化的不断深入,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市民阶层意识不断提高,从老舍的文章中分析出了半殖民地化的市民社会生活实现和市民社会生活实况和市民人物文化心理。儒家以德、道为主流,追求理想生活是老舍笔下人物的奋斗目标,但是仅凭自己的狭隘、自私的个人奋斗是难以改变其命运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理想文化 一、老舍小说中的传统文化 厚重的城墙、封闭的四合院,显示了北京的朴素与保守, 《二马》中的马则仁, 《老张的哲学》中的赵姑母、老张,《离婚》中的张大哥这些人物形象也是保守的、封闭、朴素,是老舍作品中典型的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市民形象, 传统文化市民形象又称为老派市民形象。老舍笔下的北京城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作为名城的美丽,二是它作为古城的封闭。与美丽的纯自然景观相比,老舍更注重描写人文景观的封闭,这种主要是由“墙”所围成的。当年,郁达夫写《北平的四季》,就曾以北京的空气太沉闷,灰沙太暗淡,生活太无变化和幽闲清妙,来概括他旅居北京的感受①。而“沉闷”、“幽闲”正好是“封闭”、保守“的别名。这正是北京长期作为封建王朝的首都,逐渐形成了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生活方式。这就严重支配着老派市民的行为方式,使他们在个人独处,或与人交往时,都成为极守规矩,极讲理节的典型。因而守规矩,讲理节,柔弱,忍让成为老派市民形象共同的文化心理特点。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