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诗词功能的分合
[摘要]宋诗特殊风格的形成,应从诗歌创作的内部发展规律和诗人的创作实践来深入探索。仅仅模仿唐诗是没有出路的,而必须走创新之路。宋代文坛诗歌功能的分工,标志着诗歌抒情性由诗而向词的转移,而诗词由分工而合流则是中国文学注重社会功利性的民族特点所决定的。
[关键词]宋诗;宋词;风格;功能
目录
前言 1
一、任何一种文体的发展,都有一个从原生到成熟,再走向衰落的过程。 2
二、宋代文坛诗词功能分工的现象,标志着诗歌抒情特性由诗而向词的转移。 2
三、诗词由分工而合流是中国文学注重社会功利性的民族特点所决定的。 4
参考文献: 6
前言
唐诗、宋词在诗歌史上历来双峰并峙。而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唐诗的宋诗,后人的评价却毁誉不一:明朝的前后七子标榜“诗必盛唐”,对宋诗采取了完全忽视的态度;而清朝却又一度出现了“举世皆宋”的局面。对宋诗持贬义观点的人,认为宋诗缺乏唐诗的情辞、风韵,是《沧浪诗话》所谓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1]。肯定宋诗的人,则认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也并非是诗歌创作上的停滞。钱钟书先生则在《谈艺录》中指出:“唐诗、宋诗,并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2]。钱氏所论比较客观地概述了唐诗、宋诗的不同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