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一个受难的精神家园——论艾青诗歌中的“土地”形象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2-14 16:51:48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2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一个受难的精神家园——论艾青诗歌中的“土地”形象 (需要:22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3973 一个受难的精神家园——论艾青诗歌中的“土地”形象 [摘 要]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著名诗人艾青的很多诗作中,土地形象成为他的诗歌中最为典型的表意形象。艾青把那片土地当成一个赖以栖身,承载渴望的精神家园,诗人对这片土地表现出了如同婴儿对母亲般的依恋和教徒对上帝式的精神皈依。艾青诗中的那片土地传达出一种飘忽不定的伤感情绪,在这种情绪中,人总会产生伤情,从而共情,这种利用物化的诗境,构成了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抒情空间,引发着读者的联想。我们在读着诗人一篇篇诗作时,那片广阔的土地便慢慢地在眼前展现,我们的视线被引向纵深。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土地这个意象渐渐显性化成一个伤情的复合体。 [关键词] 母性 忧患 皈依 一、母性的物化——典型环境促生的土地观念 1、特殊的人生经历赋予诗人对母性的依赖的品性 艾青,浙江金华人,1910年03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他说,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她的奶而被养育了的。金华县畈田蒋村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农村,那时那地,封建小农的思想笼罩着这片安静的旷野,而艾青出生后被算命先生测为“克星”,被送到本村一位称为大堰河的贫苦农妇家里抚养。在内心深处诗人把她当成自己的母亲,也把大堰河脚下的这片土地与自己紧紧相连,母亲与土地,这是诗人内心深处永远挥之不去的诗歌动力源。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