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创造社与康德美学

论创造社与康德美学
上传会员: darer
提交日期: 2013-12-13 19:55:34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创造社与康德美学 (需要:3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5353
论创造社与康德美学
[摘要]:创造社成员们的文学观念,莫过于“自我表现”这一概念。 自我表现、内心的要求、人生内部的艺术冲动、生的力量的创造、主观的、表现的……这些便是创造社主要成员们界定文学艺术本质的概念内涵。创造社“自我表现”中的“自我”趋近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 “客观”或“对象意识”,包含有主客体双项内涵。
 [ 关键词]:创造社文论 康德美学 自我表现 摹仿现实
创造社及康德美学概况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著名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以此为肇始,“五四”文学批评在评论“五四”新文学创作和批判“黑幕小说”中拉开序幕。但“五四”时期整个文学批评尚处在诞生期的幼稚阶段,其理论化走向尚不明显,也很少出现专业性批评家,其文学批评更多地是一种理论主张的阐述和论辩。然而,那些非专业的批评家毕竟开始了创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基本体系的征程。其中,20年代创造社以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为主而从事的文学批评,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饶有兴味的一页。
(1)创造社概要。
创造社,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后期创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毕淑敏的文学创作 下一篇论哈代小说的命运感和悲剧气氛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