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通假字成因初探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2-13 10:24:32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2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通假字成因初探 (需要:2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4440 通假字成因初探 [摘要] 通假字作为人们阅读文言文时的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知识,人们很多的时候只是根据文章的注释来了解并读懂文章,而为什么是通假字则不予过多的考虑。本文在通假字的成因方面讨论了“通假”一词的出处及对通假字的界定,进而对通假字的成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通假 通假字 成因
在中学语文教学和平时的文言文阅读中,总会遇到通假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总会遇到老师讲解“通假字”。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什么是通假字?它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使用通假字有什么意义? 一般老师都会举课文当中的例子来讲解。如学生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老师会举例: “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字,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这个“惠”字就叫“通假字”,而“慧”字是本字,“惠”代替“慧”来表示“慧”的“智慧”之意。 这样,学生虽然可以记住这种用法,明白其大致的特点,但是实质上并不能理解什么是通假字。 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通假字的成因问题。我们首先要回答几个问题,然后才能讨论什么是通假字,即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