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张爱玲对新文化启蒙思想的赓续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2-13 09:53:18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6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张爱玲对新文化启蒙思想的赓续 (需要:24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4729 论张爱玲对新文化启蒙思想的赓续
[内容提要]中国五四的新文化运动,张扬“人间本位主义”(周作人语),释放人性。这样的人性和人道主义思想到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虽然经受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救亡运动的冲击,但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共识。中国新文学进入三十年代,现代主义经过早年的鲁迅,后来的李金发,再后来的新感觉派的创作已经走向成熟。而现代主义显然较之于五四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更倾向于对人的“灵魂的深”的挖掘。“生在中国,活在台湾,死在美国”的女作家张爱玲,生于二十年代,成名于四十年代,五四的精神营养对她的浇灌自在情理之中。 “五四”时代的“人的觉醒”和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的新文化语境在张爱玲的思想里根深蒂固。张爱玲的创作延伸着“五四”时代对个体关注的情怀。
[关键词]张爱玲 五四新文化 国民性 审美风格 张爱玲成名于四十年代,张爱玲的文本中对五四运动的涉及文字是屈指可数的。在《张看·忆胡适之》中作者说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对她的思想还是有影响而“忘不了”的,“无论淹没多久也还是在思想的背影里。”在《谈音乐》中,她把交响乐给予她的感受用“五四”作比,“大规模的交响乐自然又不同,那是浩浩荡荡五四运动一般地冲了来,把每一个人的声音,都变了它的声音前后左右呼啸嘁嚓的都是自己的声音,人一开口就震惊于自己的声音的深宏远大,又像在初睡醒的时候听见人向你说话,不大知道是自己说的还是人家说的,感到模糊的恐怖。”另外有篇以“五四”命名的小说《五四遗事》。可以说张爱玲“整个的文学活动就是五四文学传统的回响,并非偏离这个传统之外的什么‘奇迹’。”她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之子。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