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城堡”下的地洞——论卡夫卡的悲剧精神 |
 |
上传会员: |
yuyarer |
提交日期: |
2013-12-12 22:36:08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4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城堡”下的地洞——论卡夫卡的悲剧精神 (需要:3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6521 “城堡”下的地洞——论卡夫卡的悲剧精神 [摘 要] 卡夫卡本人及其《城堡》等作品都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悲剧精神,从心理分析角度可探究其悲剧精神的内在根源。民族心理、父子关系都导致了这种必然选择,《城堡》等更是体现了在传统意识与个体觉醒的碰撞中去寻求精神出路、希望解脱痛苦的心灵历程。 [关键词] 卡夫卡 精神悲剧 心理分析 《城堡》 地洞 卡夫卡一生可谓平淡无奇,然而他的作品显示出来的他的精神历程却是触目惊心、波澜壮阔的。有人说卡夫卡是一个“痛苦的天才”。他的痛苦和软弱,根源于他对人生苦难有深刻的认识又找不到摆脱苦难的出路,只得沉默、忍耐。卡夫卡把现实存在放在首位,认为重要的是人在现实中的存在和选择。可是,他发现自己以及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个罪恶的世界上,而这罪恶是人性本身决定的因而是永恒的,人人都参与了使世界颠倒、荒诞的行动。在他看来,人生在本质上是永恒的荒诞,是无法摆脱的苦难深渊。人能做什么?选择什么?任何改革的结果总与其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都无从消除恶,任何行动都丝毫不能改变存在之荒谬的永恒本质。因此,卡夫卡在作品中从不议论、说教,更从不试图解决什么问题,他认为他自己也不是光明,也是个死胡同。一个经历平平,从没有受到过致命的伤害与打击的青年,为何会有如此深刻的忧伤呢?文学创作是作家主观情志与客观现实融合的产物,现实世界永远都是作家创作的最初动因和最终目的。20世纪的西方社会,是一个动荡无序充满灾难的世界,多元化的政治格局,工业文明带来的财富集中的拜金主义,世界大战,原有的价值体系和传统观念的崩塌,以及各种哲学思潮,都对卡夫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这仅仅是表层的外在因素。现在我们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去探究,或许会敲开他封闭的心扉。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